台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企業,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強勁財務表現,營收達到8392.54億新臺幣,同比增長41.6%,超出市場預期,符合公司指引的8200億至8462.4億新臺幣區間。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預計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公司此前指引第一季度毛利率預計在57%至59%之間,營業利潤率在46.5%到48.5%之間,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納米制程新產能剛開始量產,製造成本較高且良率仍在提升中;同時,台積電在海外新建晶圓廠,這些工廠的運營成本高於臺灣本土,導致整體成本上升和固定成本分攤不足。
來源:TSMC,TradingKey
AI晶片需求的爆發、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回暖,以及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前的庫存囤積熱潮,共同為台積電上半年業績提供了堅實支撐。然而,隨著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經濟波動的加劇,下半年成長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台積電2025年Q1的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三大驅動因素。首先,AI服務器晶片需求持續井噴,成為抵禦傳統消費電子市場疲軟的強心針。Gartner預測,2025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整體支出預計增長76.4%,其中80%用於硬體(包括AI晶片),其中資料中心和高性能計算領域的需求尤為強勁。台積電憑藉在3納米和即將量產的2納米制程上的技術領先,成功捕捉了這一高毛利市場的紅利。其次,智能手機行業逐步復蘇,尤其是高端機型對高性能晶片的需求顯著增加。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料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其中蘋果iPhone 17系列的晶片訂單已進入量產準備,為台積電Q1和Q2的營收提供了穩定支撐。
美國關稅政策的90天寬限期進一步放大短期需求。電子產品製造商為規避潛在成本上升,加速囤積庫存,並推高了台積電的訂單。2025年3月台灣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攀升至56.8,客戶存貨指數則維持在低點的45.2,顯示下游企業正積極補庫存以應對潛在的關稅成本上升。這種搶單熱潮使台積電營收實現超行業平均的溢價成長。
來源:MacroMicro
台積電的先進制程科技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2納米制程的量產進展尤為引人注目。公司計畫在2025年下半年正式啟動2納米(N2)制程的大規模生產,初期月產能目標為5萬片晶圓,年底有望提升至8萬片。最新資料顯示,2納米試產良率已突破70%,較三個月前顯著提升,為量產掃清了科技障礙,吸引了蘋果、高通、聯發科和AMD等客戶。
蘋果預計將成為2奈米製程的首批使用者。2025年下半年,蘋果計畫採用2奈米製程生產A20晶片,用於iPhone 18系列的高階Pro機型。相較於前代A19晶片,A20的效能預計提升15%,能源效率提高30%,將進一步鞏固蘋果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領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標準版iPhone 18可能繼續使用增強版3奈米製程(N3P),凸顯2奈米製程的稀缺性和高端定位。同時,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N3P)將繼續為2025年iPhone 17系列的A19晶片提供支援。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也為先進製程的全球佈局增添了砝碼。該廠已開始為蘋果生產4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晶片,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擴產。這種在地化生產能力不僅增強了台積電對蘋果的供應鏈保障,還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潛在的關稅壁壘。
美國關稅政策的調整為台積電帶來了短期紅利,但也埋下了長期隱憂。在90天的關稅寬限期內,電子產業客戶加速採購以鎖定低成本庫存,推動了台積電Q1和Q2的訂單熱潮。身為台積電的核心客戶,蘋果的供應鏈調整特別關鍵。近期,由於消費者擔心關稅導致價格上漲,美國市場掀起了對iPhone等蘋果產品的搶購熱潮。這種需求激增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蘋果對晶片的採購需求,進而促進了台積電晶片訂單的成長。
然而,在寬限期結束後,關稅的全面實施可能對消費性電子市場造成衝擊,尤其是在價格敏感的高階智慧型手機領域。根據美國Conference Board數據,2025年3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月的約98.3降至92.9,連續四個月下降,且消費者預期指數降至12年來最低,顯示出對經濟前景和價格上漲的擔憂加劇。雖然消費者信心下降受多重因素影響,但關稅導致的終端產品價格上漲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這種市場情緒可能使客戶在第二季末逐步放緩補庫存步伐,進而對台積電下半年的訂單成長產生一定壓力。
地緣政治因素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增添了複雜性。2025年4月,中國發布半導體原產地認定規則,以流片地(晶片製造的晶圓廠所在地)為原產地標準。這項規則對台積電影響有限,其台灣工廠的流片地符合中國透明標準,不會面臨額外關稅或市場准入限制。相反,英特爾等美國晶片企業若在美國或歐洲流片,其晶片進入中國可能被視為“非中國原產地”,面臨更高關稅或貿易壁壘,增加出口成本。台積電的台灣工廠可能因此吸引更多中國客戶訂單,並增強市場競爭力。
同時,台積電在美投資1,650億美元,興建三座晶片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及研發中心,針對美國關稅及地緣政治風險雙管齊下。亞利桑那州工廠在地化生產降低了對台灣出口的依賴,並規避美國潛在高關稅,同時服務蘋果等核心客戶。全球佈局涵蓋美國、日本、歐洲,有效分散了中美科技博弈和台海緊張局勢帶來的風險,增強了供應鏈韌性和客戶信任。
來源:moomoo,TradingKey
蘋果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戶,貢獻超過20%的營收,2025年,iPhone 17系列的A19晶片和2026年iPhone 18系列的A20晶片訂單將為台積電提供可靠的收入來源。此外,蘋果自研的基頻調變解調器等晶片也由台積電代工,進一步深化了雙方的夥伴關係。然而,單一客戶的高依賴度也帶來潛在風險。為此,台積電積極拓展客戶多元化策略。高通、聯發科和AMD對2奈米製程的訂單需求持續成長,而英偉達等AI晶片客戶的高速擴張為台積電開闢了新的成長賽道。2024年,AI業務佔台積電營收約15%,預計2025年將升至20%,有效平衡單一客戶風險,成為推動公司持續成長的重要動力。
憑藉技術優勢和戰略靈活性,台積電有望繼續領先全球半導體產業。台積電的長期競爭優勢源自於其技術障礙、顧客生態和全球化佈局。首先,在先進製程領域,台積電的良率和成本控制能力遠超競爭對手。相較之下,英特爾和三星在2奈米製程的進展仍落後至少一年。其次,台積電與蘋果、高通等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形成了強大的生態壁壘。此外,台積電在CoWoS等先進封裝技術上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了其在AI晶片供應鏈中的核心角色。
然而,台積電也面臨一些挑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擾亂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儘管其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工廠佈局降低了部分風險,但中美科技博弈的長期影響仍需警惕。此外,全球經濟放緩可能削弱消費性電子需求,尤其是高端市場。台積電需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客戶多元化來應對這些不確定性。展望2025年,Q1和Q2將憑藉AI需求、智慧型手機復甦和關稅搶單實現強勁成長,但下半年仍需警惕關稅全面實施和經濟波動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