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不到一百天不僅帶來了百年罕見的高關稅政策,還正在試圖挑戰美國法律極限——直接解僱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經濟和政治政策的不利變革令美國資本市場遭遇股債匯三殺。
川普和鮑爾在降息方面的政見矛盾在川普第一任期就曾出現:川普指責鮑爾的升息政策阻礙經濟增長,而鮑爾更著眼於美國通膨高企的情況。
在川普第二任期中,川普多次炮轟鮑爾降息行動太遲緩,直言他是「太遲先生」、「大輸家」,並希望鮑爾「越早離職越好」。在全球通膨從新冠疫情高峰回落後,截至2025年4月,歐洲央行已降息7次而聯準會僅降息3次,白宮證實川普團隊正在研究解除鮑爾的聯準會主席一職。
華爾街機構和政要人士紛紛警告,總統解僱聯準會主席將需要美國百年法律的突破,川普的做法會削弱聯準會獨立性並威脅美元霸權的地位。
在曆經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多次金融危機和銀行倒閉後,紐約銀行家們聯合起來呼籲建立一個更強大的中央機構來管理美國貨幣和信貸體系。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成立了存續至今的美國中央銀行——聯準會。
聯準會的主要職責是製定貨幣政策、監管金融機構、維護金融穩定、維護國家支付係統等。聯準會最被熟知的工作是通過調整聯邦基金利率實現宏觀調控,如升息以減少貨幣供應供應量、降息以增加貨幣供應量等。
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的「雙重使命」逐漸成型。
聯準會獨立性是這一央行係統設計的核心原則之一,它被設計成「半公共、半私有」的機構,是獨立於政府行政部門的機構。
聯準會的獨立性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金融動蕩、經濟危機、戰爭期間承接發債和高通膨等壓力下逐步凸顯出聯準會獨立性的必要性。
總的來說,聯準會獨立性源於法律保障、財政自主、分散化結構和政策自主權等。
維護聯準會獨立性的目的是確保貨幣政策不受政治干預和維護公眾信心。美國每四年進行一次選舉,若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決定受製於政府的壓力,可能會導致短視決策、威脅長期經濟健康。
相較於日本央行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央行,聯準會具有更高的獨立性。聯準會獨立性是美元信用的基石——市場信任聯準會不會濫發貨幣,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得以鞏固。
喬治城大學教授James Angel稱,美元和美債時美國向全世界提供的金融服務,川普正在做的是在摧毀美國的基本出口。彭博報道稱,川普向聯準會的攻擊實則將所謂的「川普交易」變成了「拋售美國」。
聯準會主席和理事是聯準會組織結構的核心崗位,其任命過程體現了「獨立性」。聯準會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由7名成員構成,每位理事負責監督聯準會的政策製定和監管銀行體系等。
總統有權提名聯準會理事候選人,被提名的候選人需經過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審查、委員會投票決定是否將提名提交給全體參議院、並由全體參議院以簡單多數通過來確認。
聯準會理事任期為14年,且不能連任。若理事在任期內辭職或退休,繼任者將完成剩餘任期,而非重啟一個新的14年任期。
聯準會主席從現有的7名理事中選舉產生並需經參議院的審查和確認,是聯準會理事會的領導者,也是聯準會的最高負責人。聯準會主席任期4年,可以連任,且其任期與統統任期不同步。
現任聯準會主席鮑爾在2012年被前總統奧巴馬提名為聯準會理事,並在2017年由川普提名為聯準會主席。在完成主席任期後,2021年前總統拜登提名鮑爾連任,其主席一職將於2026年5月到期,理事職位需要到2028年1月到期。
美國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總統解僱聯準會主席的事件,關於川普是否有權裁掉鮑爾的問題,目前的說法是:沒有法律先例、情況可能改變、需要突破法律極限來擴大總統權力、最終由最高法院定奪。
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規定,只有在提供「正當理由」(for cause)的情況下才能在任期屆滿前罷免聯準會理事會成員的職務。這一「理由」通常指瀆職或不當行為,政治分歧的理由可能還不夠。
需要註意的是,該法律並未對聯準會主席的罷免有明確規定。
鮑爾表示,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他們不會被免職。聯準會獨立性得到了兩黨和國會兩院的普遍支持。
另外,1935年的「漢弗萊案」也立下了規矩:總統不得隨意解僱獨立機構負責人。這些機構完全不受其他任一部門的直接或間接控制、或強製影響的根本必要性毋容置疑。
目前看來,要實現川普對鮑爾的解僱,就要看最高法院是否允許這一法律突破口。如果最高法院最終認定總統有權解僱聯準會主席,這將推翻1935年「漢弗萊案」的判例,這也是擴大總統權的一種表現。
有法律專家表示,本屆最高法院可能不願意推翻先例,一方面是因為聯準會獨立性確實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法院尚未找到一個連貫合理的理由來推翻先例的裁決。
類似的,川普正在試圖罷免兩名監管獨立機構的董事會成員,社會各界對此十分關註,因為這可能會成為最高法院對擴大總統對官員任免權擴大的默許,並將其延伸至聯準會主席一案。
4月10日,美國最高法院允許了川普對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的Gwynne Wilcox和功績製度保護委員會的Cathy Harris的暫時罷免。鮑爾表示,這一決定不會適用於聯準會。
鮑爾既是聯準會主席,也是聯準會理事。理論上,如果川普只是尋求解僱鮑爾的主席職務,或許可以通過一些其他途徑來實現。這將允許鮑爾繼續完成其到2028年的理事任期。
但是,如果川普想要連鮑爾的理事身份「連根拔起」,這才是侵蝕聯準會獨立性的根本,並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和真正的憲法危機。
若鮑爾的聯準會主席被拿掉,川普需要從剩下的6名董事成員重新挑選一名來接任,其其中包括他在第一任期提名的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和鮑曼(Michelle Bowman)。
有觀點稱,鮑爾也有自救之法。曾是律師和投行家的鮑爾可以通過聯邦法院起訴,他在這一過程將利用自己積累的人脈資源和財富資源。
在川普揚言解僱聯準會主席鮑爾不到一週,川普又扭轉態度稱,他無意解僱鮑爾,只是希望他在降息方面更加積極,因為現在是降息的好時機。
分析認為,川普的「大變臉」是受到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經濟增長擔憂、商業領袖遊說等方面的壓力,美國財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向川普發出市場動蕩和法律糾紛的警告。
也有觀點稱,川普「放過」鮑爾的舉措實則是長期的「替罪羊策略」。在鮑爾繼續擔任聯準會主席的情況下,川普或許可以將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的「鍋」甩給鮑爾,指責鮑爾遲遲不降息。
而實際上,許多經濟學家警告,川普的高關稅政策將極大威脅全球經濟增長。4月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美國2025年經濟增速預期從2.7%下調至1.8%,為所有發達經濟體中調整幅度最大,理由直指關稅及其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已經提前做出反應:股債匯三殺。儘管川普的解僱行動還未發生,在聯準會獨立性削弱的預期下,全球投資人對美元地位和美國政策表示出強烈的不信任,他們紛紛拋售美債、美股和美元。
中金公司指出,若4月股債匯同時下跌的情況沒有出現明顯好轉,這將是美國1971年以來第七個月度「股債匯三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