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公佈了對等關稅計劃,這項舉措對全球股市產生了廣泛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將黃金、鋼鐵、鋁和銅等大宗商品排除在了該計劃之外,這使得大宗商品成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選項。
在投資領域,追求穩健收益與有效降低風險是每位投資人的核心訴求。如今,投資組合多元化已成為投資界的共識,而大宗商品在這多元化版圖中佔據著獨特且關鍵的位置。那麼,究竟如何巧妙地將大宗商品融入多元化投資組合,讓它既能成為收益成長的強勁引擎,又能化身風險抵禦的堅固盾牌呢?這正是本文將為你深度剖析的關鍵。
大宗商品投資有哪些方式?各有什麼優劣?
若欲將大宗商品納入多元化投資組合,首要任務是了解大宗商品的投資途徑。那麼,大宗商品投資有哪些具體方式呢:
現貨投資
指直接購買大宗商品實物,像購買黃金金條、銀錠等貴金屬等。其收益主要源自商品價格的上漲,當價格攀升時,投資人可透過出售實體獲利,尤其在通貨膨脹時期,具有較好的保值效果。
但這種投資方式缺點也很明顯:
一是儲存成本高昂,需考慮倉儲空間、保管條件及保險費用。
二是流動性不佳,實物交割和交易流程較為複雜。
期貨投資
期貨投資則是透過期貨市場交易大宗商品期貨合約,投資人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即可控制較大價值的合約。若價格走勢判斷正確,投資人可獲得數倍甚至更高的回報。但使用槓桿有利有弊,一旦市場走勢與預期相反,損失同樣會被放大,甚至可能損失全部本金。此外,期貨合約到期需進行實物交割或平倉處理,若投資者對市場判斷失誤,臨近到期未能及時平倉,可能被迫實物交割,從而增加交易成本和風險。
大宗商品 ETF 投資
大宗商品ETF投資,是一種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其緊密追蹤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或相關指數的表現。
此投資方式的交易模式與股票相似,可在證券交易所進行即時買賣,且交易成本較低,一般管理費約在0.3%至1%之間。其流動性高,投資人能快速買賣,及時捕捉市場機會。同時,投資門檻也相對較低,幾百元甚至數十元即可參與,非常適合一般投資人。
然而,ETF的收益主要依賴所追蹤指數的表現,難以獲得超越指數的額外收益。此外,由於基金管理費用、複製指數的方法等因素,基金淨值可能與標的指數有追蹤誤差。
投資大宗商品相關股票
投資大宗商品關聯股票,即選購那些與大宗商品緊密相關的企業股票,諸如石油開採、礦業等領域的企業。當這些企業所處的產業蓬勃發展,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上揚時,企業的獲利能力隨之增強,股票價格也往往隨之攀升,為投資人帶來資本增值與股利收益的雙重益處。
然而,股票價格的波動並非僅由大宗商品價格決定。企業的經營管理水準、所在產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等多重因素都會對股價產生影響。因此,儘管風險相對分散,但投資大宗商品關聯股票的風險也更為複雜。
大宗商品基金投資
大宗商品基金投資主要分為兩類:主動式管理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基金。
被動指數型基金,其核心在於複製大宗商品指數的表現,以其低交易成本和高度透明性為特徵。
而主動式管理基金,則由基金經理人根據市場動態和個人判斷,主動選擇投資標的和時機。基金經理人若具備優秀的投資能力,便能透過資產的合理配置,在各種市場環境下斬獲較佳收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投資需承擔管理費。主動式管理基金的管理費通常在1%-2%左右,這會部分侵蝕投資收益。此外,其績效深受基金經理人的投資水準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一旦基金經理人判斷失誤,或市場走勢與預期不符,基金績效可能表現不佳。
納入大宗商品後,投資組合的風險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將大宗商品納入投資組合後,其風險變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大宗商品能降低投資組合的相關性風險。這是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通常與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有較低的相關性。大宗商品,如農產品受氣候和種植面積等因素影響,能源則受地緣政治和全球能源格局的左右,其價格波動邏輯與宏觀經濟、企業盈利、利率政策等傳統資產的影響因素截然不同。同時,大宗商品內部不同品種之間的相關性也存在差異,這使得它們作為整體與傳統資產的相關性較低,從而為投資組合提供了分散風險的可能。
另一方面,納入大宗商品有助於透過分散投資來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越低,建構的投資組合風險就越低。當投資組合中包含大宗商品時,即使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表現不佳,大宗商品也可能呈現出不同的市場表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衝投資組合的整體損失。
投資大宗商品需要注意什麼?有哪些常見迷思?
市場風險與政策風險
大宗商品的价格极易受全球经济形势、政治局势、政策变动、供需关系以及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例如,美国关税政策调整、俄乌冲突等事件,都可能对商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投资者需时刻保持关注。
交易成本
大宗商品交易涉及手續費、保證金、滑點成本以及隔夜持倉成本等多項費用。不同期貨品種和經紀商的手續費標準各不相同,保證金比例也會隨市場波動和合約規定而變化。因此,投資者應選擇交易成本較低的平台和品種,並合理控制交易頻率和持倉時間,以降低成本。
流動性風險
在某些小眾或稀有金屬期貨市場,投資人可能面臨流動性困境,尤其是在大量買賣合約時。因此,投資者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流動性良好的市場和交易品種,確保交易能夠順利進行,並避免因流動性問題而遭受損失。
槓桿風險
盲目使用槓桿加倉會增加風險敞口,投資者應合理控制槓桿比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來決定槓桿倍數。同時,設定好停損位也是控制風險的重要手段。
常見迷思
誤以為大宗商品僅適於短期投機
部分投資人認為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頻繁且幅度大,僅適合短期炒作牟利。然而,實際上大宗商品也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以黃金為例,在長期通膨環境下,它能有效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長期持有可共享其價值提升。因此,投資人應結合自身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科學安排長期與短期投資比例,避免只限於短期投機思維。
盲目跟風,缺乏獨立判斷
部分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缺乏自主判斷力,盲目追隨市場熱點或他人投資建議。建議投資人應深入研究市場,充分了解投資品種的特性與風險,並依照自身實際狀況制定投資策略,切勿盲目跟風。
滿倉操作,風險極高
為追求高額利潤,部分投資人選擇將全部資金投入大宗商品投資,這種滿倉操作方式潛藏著極高的風險。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一旦市場走勢與預期相悖,可能導致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甚至爆倉。因此,呼籲投資人保持理性,合理設定部位,切勿因市場熱度而盲目追漲,更不應滿倉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