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威爾科技由印尼華裔周秀文博士、其夫人戴偉立女士及其弟周秀武於1995年年共同創立。三位創辦人分別擁有電子工程和軟體工程背景,在半導體產業累積了豐富經驗。週氏兄弟對硬體設計充滿熱忱,但認為在大公司工作限制了他們的創造力。戴偉立則擅長將科技轉化為商業成功,憑藉著優秀的管理能力和執行力,幫助團隊將創新構想變成現實。三人優勢互補,形成技術、管理與執行的完美組合,共同推動邁威爾發展。
公司創立之際正值1990年代電腦硬碟需求激增。創辦人預見到數據將日益重要,而儲存是基礎,但當時的讀寫技術速度慢且不穩定,市場上的高階晶片對小公司而言過於昂貴。英特爾等大公司忙於CPU研發,無人專注優化硬碟晶片這一細分領域。因此,邁威爾採用低成本、低功耗的CMOS技術,開發出更快更穩定的讀寫通道晶片。希捷成為其首個重要客戶,邁威爾由此起步,逐步擴展產品線,如下圖所示。
來源:Marvell,TradingKey
邁威爾科技在2025年年第四季實現營收18.17億美元,年成長27%。這一成長主要由數據中心的強勁表現推動,數據中心收入達到13.66億美元,佔總收入的75%,年成長78%。此成長源自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需求驅動。儘管邁威爾的消費級和營運商基礎設施業務出現收入下滑,但資料中心的出色表現彌補了這些損失。
來源:Company Financials,TradingKey
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收入佔比超過50%。其中,800G PAM4 DSP和400G ZR互聯產品需求旺盛。如下圖所示,各細分領域的收入及成長情形。
來源:Company Financials,TradingKey
可以看出,儘管其他領域已經復甦,但推動邁威爾科技未來成長的動力仍來自資料中心。接下來,我們將重點放在分析資料中心的產品實力。
邁威爾科技目前的核心定位是資料基礎設施半導體專家,它的產品線緊密圍繞AI、雲端運算和5G的需求展開,服務於一個清晰的生態鏈:上游是晶片製造和技術提供方,中游是邁威爾自己作為設計者,下游則是客戶和最終應用場景。
邁威爾科技的客製化ASIC是為AI任務量身訂製的晶片,技術上採用5奈米製程工藝,整合了高頻寬內存HBM3。這種設計的核心在於最佳化AI模型中的矩陣運算,特別是深度學習中的張量計算。相比英偉達的H100等通用GPU相比,邁威爾的ASIC去掉了圖形渲染等不必要的功能,將每瓦電力的算力效率提升到極致。下表對比了邁威爾的Trainium與英偉達A100在能源效率、功耗、訓練時間和推理延遲上的表現,展現了其在人工智慧計算中的優勢。
來源:Marvell,Nvidia,TradingKey
在市場競爭中,邁威爾科技的ASIC主要服務於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這類客戶擁有自己的AI生態,不希望完全依賴英偉達的GPU和CUDA軟體環境。亞馬遜AWS是邁威爾最大的客戶,邁威爾設計的Trainium和Inferentia透過AWS自研的Neuron軟體堆疊運行,幫助AWS將算力成本降低30%到40%。但Marvell在AI算力市場的市佔率目前較小,僅佔10%到15%,特別是在大模型場景。博通是客製化ASIC領域的另一大競爭對手,博通在ASIC領域有長期積累,其與Google合作的TPU系列已迭代到第七代。總結來說邁威爾的劣勢在於客戶集中度太高,ASIC主要服務於亞馬遜AWS,高度依賴AWS的需求,資源也主要在為AWS研發,難以開拓新客戶,所以亞馬遜的議價能力高於邁威爾,而且缺乏與光模組廠商、交換晶片廠商的深度整合,生態支持較為單一。同時依賴台積電代工,供應鏈集中,受關稅影響比較大,晶片從台灣進口到美國可能需要支付高關稅,增加成本,最終可能影響它的利潤率。下圖展示了邁威爾與博通在技術路線和市場策略上的對比。
來源:Marvell,Broadcom,Tradingkey
自研ASIC雖然是大趨勢,但誰能最後勝出充滿不確定性。在目前AI市場風險偏好降低的背景下,這些不確定性被放大,導致ASIC相關股票股價下跌,押注在某家ASIC公司風險較高。目前ASIC領域的困境有二:
一是行業性的,當前AI發展階段對算力的需求遠超效率需求,GPU憑藉著通用性和成熟生態更契合這種需求。相較之下,ASIC是為特定任務量身定制的晶片,雖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靈活性差。一旦設計定型,修改成本高、週期長,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AI模型和演算法。
英偉達的GPU更新速度加快,而ASIC的開發週期通常需要2-3年,難以跟上英偉達的節奏。 GPU適應性強,能支援各種運算任務和框架,任務切換只需修改程式碼。而ASIC如果設計方向錯誤,就可能失效,無法快速調整。
AI算力堆積尚未到極限,目前階段的重點是跑起來,而不是跑得最優。硬體廠商更專注於滿足多元需求,而ASIC需要明確穩定的目標場景,但目前AI應用如聊天機器人、智慧助理、自動駕駛等仍在探索階段,需求不明確,鎖定特定場景風險較大,導致ASIC的專精優勢難以發揮。
總之,目前投資ASIC的時機尚未成熟。未來隨著算力需求達到物理極限或成本壓力增加,效率可能成為重點,但ASIC團隊需要先撐過這個階段。
二是越來越多玩家進入ASIC領域,英特爾與Wipro合作加速ASIC設計,英偉達扶持聯發科開發ASIC,據廣發證券報告,聯發科已搶下微軟自研晶片訂單,取代邁威爾的部分份額,同時據UBS報告,AWS訂單調整,原計劃2025年下半年推出5nm增強版Trainium,現改為3nm並推遲至2026年下半年,世芯電子可能獨家拿下下一代Trainium訂單,邁威爾面臨更大競爭壓力。下圖是摩根史丹利預計的到2027年ASIC市佔率:
來源:MorganStanley,TradingKey
所以長期來看博通在這領域更佔優勢,因為從這麼多公司可以直接跳進研發最新一代ASIC晶片來看,開發ASIC本身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只要清楚軟體演算法的需求,設計出對應的硬體邏輯並不複雜。但是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ASIC與其他系統組件高效整合,尤其是傳輸和通訊環節。這需要優化資料傳輸速度、降低延遲、確保相容性,同時平衡功耗和成本。博通在這方面有優勢,因為它不僅擅長ASIC設計,還擁有強大的系統整合能力,涵蓋光模組、交換晶片和軟體棧,能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傳輸效率和速度更具競爭力。
光學DSP是邁威爾在資料中心市場領域的核心優勢產品。邁威爾在2021年透過收購Inphi迅速進入光通訊市場,避免了從零開始研發的漫長週期。邁威爾的晶片Orion專為可插拔模組設計,適用於雲端資料中心和電信網絡,具備低功耗特性。Orion尤其適用於AI集群,因為AI訓練需要許多晶片協同工作以傳輸海量數據,例如模型更新的數據。如果使用舊的400G模組,資料量會受限,效率會非常低。Orion能夠大幅提升傳輸速度,幫助AI集群從數千顆晶片擴展到數萬顆晶片。
此外,邁威爾在光互聯技術方面也取得了新進展。2025年1月,他們推出了新的架構,將光互聯技術直接安裝到AI加速器中,使晶片之間的連接速度比傳統電訊號快100倍,傳輸距離從幾公尺提高到數百公尺。這意味著AI集群可以更大規模、更有效率。
在市場競爭中,邁威爾與博通是主要競爭對手。博通的DSP更具通用性,適合需要完整解決方案的客戶。客戶需要購買博通的全系列產品以實現最佳性能。而邁威爾則專注於人工智慧和雲端資料中心的高端需求。人工智慧叢集客戶更關注傳輸速度、擴展性以及生態相容性。
來源:Marvell,Broadcom,TradingKey
儘管邁威爾的Orion功耗高於博通,但它速度快、支援長距離傳輸且相容性良好。邁威爾的Orion更靈活,客戶可以自由選擇其他廠商的光模組和交換晶片。因此,Orion更受谷歌和元等大客戶的歡迎,並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邁威爾的儲存和網路升級晶片包括PCIe5.0SSD控制器Bravera SC5系列和Teralynx交換器晶片,專為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設計。BraveraSC5控制器透過高速讀取解決人工智慧訓練儲存瓶頸,讓影片產生模型加載PB級資料集的時間從2-3分鐘縮短至10-15日秒,人工智慧訓練效率提升20%,並保障資料安全,滿足AWS和Meta需求。Teralynx交換器晶片以低延遲和高吞吐量支援分散式人工智慧任務,例如Meta的廣告演算法,通訊開銷降低50%,提升演算法效率。
在儲存和網路領域各家產品的性能相差不大,邁威爾的立足點在於其精準的高端定位和深度定制能力,而非單純的技術領先或市場份額。儘管市佔率較低,邁威爾透過與AWS和元的深度合作獲得穩定訂單,並憑藉靈活的客製化能力快速回應客戶需求,但成敗均係於大客戶。相比之下,Phison和Silicon Motion在消費級儲存市場佔據重要地位,博通和英偉達則在網路領域依靠全端整合和GPU生態優勢領先。這反映出邁威爾在市場拓展和品牌影響力上的不足,高度依賴少數大客戶,儲存和網路領域的技術迭代迅速,邁威爾若不能持續創新,可能被博通和英偉達進一步拉開差距。市場競爭加劇也可能壓縮其利潤率,尤其是在市佔率較低的情況下,規模經濟不足以支撐長期成長。
邁威爾在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了GAAP淨利潤2.002億美元的轉正,這主要得益於資料中心業務的強勁增長(注:FY20Q4异常高的淨利潤是由於Marvell在2019年12月完成了Wi-Fi連接業務的出售,獲得了1.7億美元的現金收入。此外,公司還通過內部資產轉讓獲得了大約7.63億美元的稅收優惠,這對淨收入產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非GAAP淨利潤達到5.314億美元,反映了公司在排除一次性費用後覈心業務的盈利能力。之前,邁威爾的GAAP淨利潤一直為負,主要是由於高昂的非運營性費用,如收購攤銷和重組費用,Marvell通過收購增强了其在ASIC和資料中心的能力,這些收購雖然帶來了短期的財務負擔,但長期來看,有助於推動公司在資料中心市場的增長。
來源:Company Financials,TradingKey
邁威爾的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儘管有所提升,但仍低於業界領先者博通。博通的毛利率達到78%,遠高於邁威爾的50%。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獲利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來源:Company Financials,TradingKey
邁威爾在半導體產業中透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策略佈局,保持了強勁的競爭力。公司現在在某些領域的研發投入更加專注和高效,而不是減少整體研發投入。事實上,邁威爾的研發費用率(超過30%)一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主要用於推動其在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創新。
邁威爾的經營性現金流在2025年年第四季為5.14億美元,全年總計16.8億美元,財務穩定,能支持研發和股東回報。資本開支(CapEx)的下降可能是由於公司優化了生產效率或調整了擴張計劃,可能是因為AWS項目的推遲。
來源:Company Financials,TradingKey
邁威爾當前Forward P/E為22x,基於分析師預測的FY2026 EPS 2.87美元,低於行業平均25x。考慮到訂單調整的風險,競爭壓力和關稅,收入成長可能不如預期,基於此我們下調FY2026預測EPS 10%-20%,Forward P/E升至24.5倍-27.5倍,所以目前價格接近合理,市場已經入價了這些風險,不過市場仍看好邁威爾的光學DSP及AI ASIC的長期成長潛力,FY2026-2030 EPS預計年均成長20%,未來成長將取決於訂單恢復及競爭態勢。
來源:S&PGlobal,Trading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