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下跌,呈現調整態勢,而A股和港股則持續回升,全球資本從美股流出,進入A股和港股進行逢低佈局的跡象愈發明顯,這初步驗證了我在去年年底發布的2025年十大預言。最近,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哈撒韋公佈了年報,巴菲特致股東信也正式發布。從巴菲特的營運來看,去年大幅減持,帳上現金達到3,000多億美元。巴菲特作為謹慎的投資者,往往在市場出現泡沫時進行大幅減倉,留足現金。這樣,當美股出現大跌、許多優質公司的價格大幅回落時,巴菲特就能大幅增持。這正是巴菲特在過去60年實現5.5萬倍投資回報的重要原因。巴菲特那句「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名言,值得大家反覆品味,但很多人卻難以做到。
美股泡沫化已經比較明顯,特別是美股科技股在過去幾年大幅上漲,估值創下歷史新高,見頂風險正逐漸增加。而隨著DeepSeek的橫空出世,A股的人形機器人AI板塊以及港股的科技互聯網大幅上漲,帶來了很強的賺錢效應,進一步吸引了全球資本流入。隔夜美股再次大跌,特別是近期漲幅較大的中概股出現較大幅度回落,讓許多投資人質疑科技股行情是否結束。然而,我認為這遠遠沒有結束,而是剛開始。此前,由於許多全球投資者擔憂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可能受到美國「卡脖子」的影響,因此對中國資產給出了很低的估值。德銀在報告中提到,中國資產相對於美國資產被嚴重低估。隨著中國在AI方面的崛起以及穩健經濟成長政策的逐步出台,中國資產的估值折價將逐步消失,甚至可能在今年變成估價溢價,這將為投資者帶來較大的投資回報。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板塊大幅上漲,帶來了強烈的賺錢效應。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板塊上漲超過60%,反映出投資人對人形機器人未來應用抱持極大信心。無論是DeepSeek的橫空出世,或是人形機器人登上春晚舞台,以及特斯拉、華為等眾多大廠紛紛宣布推動人形機器人量產,都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了機會。東吳證券認為,目前的機器人產業相當於2014年的電動車產業,雖然仍處於前期階段尚未量產,但未來有十年發展空間。國內幾大汽車廠也紛紛表示將推出人形機器人,推動「汽車+人形機器人」模式,一些汽車零件公司也開始為大廠供應人形機器人零件,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的最大受益者。
港股方面,科技網路行情的啟動讓大家看到了中國資產估值回升的機會。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多數是網路巨頭,具有較大發展潛力。近期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與會者多為網路公司和科技公司創辦人,體現出國家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大力支持,以及對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的支持,釋放出正面訊號,這也有利於提振中國資產的估值水準。
今年A股和港股賺錢效應明顯提升,投資機會明顯增多,投資人可以專注於佈局一些被錯殺的優質股票或優質基金來實現財富成長。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明確表示,今年5月3日(週六)將在奧馬哈召開年度股東大會。過去八年,我六度赴美參加巴菲特股東會,受益匪淺。今年5月,我也將再次帶領眾多優秀企業家赴美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希望藉助巴菲特這位最大的價值投資實踐者和最成功的價值投資者,讓廣大投資者改變投資理念,堅定價值投資信念,改變散戶思維模式。希望價值投資理念能在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透過佈局有成長空間的優質公司,與企業共同成長,進而實現財富成長。在當前價值投資理念受到質疑的時刻,倡導價值投資的意義更加重大。
(作者為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