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迎來變革,監管層不斷出台多項政策,引導和激勵上市公司多分紅、多回購,提升投資價值,進而提振市場信心,改善資本市場生態。
其中,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年内已有近3970家上市公司發佈現金分紅相關公告,涉及分紅金額合計達2.3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另外,在政策的不斷支持下,自9月24日開始,A股市場迎來了一波暴力拉升,市場情緒得到明顯修復,而且市場成交量較之前顯著放大,表明這波上漲激活了大量資金。
如今時近2025年,展望明年,A股市場將如何演繹?有哪些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眾所周知,得益於AI行情的爆發,2024年的科技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明星。其中,美股市場的英偉達(NVDA.US)年内(截至當地時間12月18日)已累漲逾1.6倍,博通(AVGO.US)亦錄得翻倍漲幅,蘋果、谷歌、亞馬遜等科技企業也都有不俗的表現;A股市場的寒武紀-U(688256.SH)更是在年内(截至12月19日)飙漲了3.7倍,海光信息(688041.SH)、北方華創、景嘉微等科技方向的個股也都有著上佳表現。
關於科技股的後市前景,平安證券、華金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多家機構紛紛表示看好。
其中,華金證券認為,2025年大類行業中重點配置科技和核心資產。一是科技依然是配置主線。二是核心資產有重要配置機會。三是高股息依然有長期配置機會,2025年年初可能是配置時機。
從產業層面來看,2025年科技領域仍將迎來持續的產業催化。在消費電子領域,明年OPPO、谷歌、英偉達等多款AI新產品發佈,IDC預計未來四年AI手機出貨量復合增速將達到78.4%;半導體方面,預期全球半導體周期回升,2025年AI換機潮可能進一步推升半導體景氣;機器人領域,2025年特斯拉和國產機器人不斷更新和落地。此外,遊戲、國產軟件、自動駕駛等泛科技行業均有望迎來基本面的刺激。
從政策層面來看,2025年政策著力的點主要是保增長和科技創新,TMT、周期、消費等行業可能受益;產業趨勢上行的主要集中在AI和新質生產力相關的行業,主要是TMT、機械、汽車、電新、軍工、醫藥等9個行業。
平安證券日前也在研報中表示,2025年,AI仍是行業最重要的動力源,下遊資本支出依舊強勁,核心產品如GPU、ASIC、HBM、交換芯片等均會受到刺激,國產芯片如處理器等領域都面臨較大市場機會。除了數據中心之外,未來隨著應用的普及,AI將走向邊緣端,國内的音視頻處理器等相關企業也將獲得較大市場空間。2025年,其他賽道的成長性雖不及AI領域強勁,但由於國產化訴求的提升,國内企業預計也能夠有不錯的市場機會可拓展。
有研究人員指出,A股成長股的錨是美元利率,若美聯儲降息節奏加快,則利好成長風格。而特朗普的核心主張是打出「寬貨幣+寬財政」的政策組合拳,在當前美國高負債背景下,財政進一步發力需弱美元、低息貨幣作為支撐,預計2025年美元利率將震蕩下行,只是下行幅度較難判斷。
另外,隨著國際技術制裁和供應鏈風險加劇,國内政策的積極支持,尤其針對新質生產力和自主可控領域的明確支持和投入(如此前的國家大基金三期),將對相關成長股估值提升起到關鍵作用。
基於上述等因素,東吳證券判斷,2025年市場風格:大盤優於小盤,科技成長>内需順周期>紅利資產。
具體到細分領域,東吳證券建議關注人工智能產業、自主可控、新型能源科技、空天信息技術和數據要素。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四季度以來,内需支持政策已經在逐步增加,A股相關板塊也有所表現。2025年,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或進一步增加。特朗普執政之下,關稅以及其他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或進一步增加,預計將對我國出口和整體經濟增長造成一定壓力。國内政策制定在考慮外部風險擾動下,有望更多聚焦「以我為主」,内需刺激政策有望繼續加碼,A股市場的内需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也有望增加。
因此,平安證券認為内需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有望增加。
東吳證券也表示,在大國博弈背景下,根據「暢通國内大循環」和「打造國内國際雙循環」戰略,國内有望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提振内需。
東吳證券認為,2025將是財政大年,財政發力有望改善當前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症結,帶動泛消費為主的内需板塊ROE提升。内需順周期有望基於財政發力節奏,迎來階段性機會。其中,情緒消費、國貨潮牌、多胎消費等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基於低線城市人口增長更快、收入增速更高、預期更加樂觀,年輕人和老年人信心更強、消費意願更高,方正證券則判斷,2025年消費市場的機會將主要來自老年人、年輕人、低線城市居民,因此建議關注老年人「銀發經濟」(醫療保健/休閑娛樂)、年輕人「悅己消費」(影視、遊戲、潮玩、彩妝、首飾等)、低線城市「消費升級」(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體驗消費)。
結合各家機構的2025年投資策略來看,並購重組的主題機會也頻頻獲關注。
政策方面,證監會在《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上市公司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佈局並購。目前,地方正加速落地並購重組具體政策,深圳、上海已出台明確計劃,北京、重慶、廈門等地開展專題座談會。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按首次披露日期統計,共有99家上市公司披露共計101例重大重組事件,其中包括39家國有上市公司、合計交易總價值達4474.68億元(佔比72.40%、較2023年提升32個百分點)。這其中不乏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浙商證券、國都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這樣的行業龍頭。
方正證券認為,本輪並購浪潮將有效助力「中特估」和「科特估」的推動,成為搭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核心抓手,關注新質生產力補鏈強鏈和傳統行業整合升級相關的並購重組主題性機會。
中原證券的研究人員指出,2024年,圍繞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深化改革,「1+N」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推動上市公司著力提升其投資價值以及相關的並購重組、現金分紅、市值管理等,作為監管舉措高頻詞成為市場焦點。年内先後發佈的「新國九條」、「科創板八條」、「並購六條」等政策或制度,都明確提出了支持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遊的並購整合,尤其是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進行並購重組,同時,在提升重組審核效率和並購重組估值包容性等方面也明確了相關配套措施。
與此同時,11月15日證監會發佈的「市值管理新規」,也要求上市公司結合實際情況依法合規運用並購重組、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推動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質量。因此,可關注長期破淨比較集中或是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特徵的行業板塊,如建築、煤炭、交運、銀行等行業板塊。
總的來看,雖然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仍將努力應對低增長、人口變化、綠色轉型、技術轉型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碎片化帶來的挑戰。但是,就國内經濟而言,一攬子組合政策的效應在2024年第四季度顯現,預期在政策的推動下,國内明年的經濟運行穩中有波動,消費持續改善、投資方面將穩定增長。
在此大背景下,綜合各家機構的投資策略來看,除上述提及的科技、消費、並購重組外,化債、資源品、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亦受到廣泛關注,值得投資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