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han Ka Sing為熱點透視專欄作家,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路透香港2月14日 - 中國領導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他們無法針對自己最重要貿易夥伴的關稅政策制定計劃。與其坐等中美規模達6000億美元的貿易緊張關係塵埃落定,不如現在就推出大膽的刺激計劃來應對國內挑戰,這似乎越來越成為北京的最佳選擇。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發布行政命令,責成其政府對向美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這證實了兩件事。首先,全球貿易條件的極度不確定性將持續很長時間:最早的實施日期似乎至少還有一個半月。其次,印度、歐盟和其他國家最近先發制人地降低本國進口關稅,但可能也無法為它們提供足夠的保護。
因此,中國想先等著看特朗普會怎麼做,然後再果斷採取行動來刺激其經濟的做法已不再有意義。一場廣泛的貿易戰迫在眉睫,而中國仍將是白宮的頭號目標。儘管特朗普的新政府威脅了許多國家,但真正付諸實施的關稅只有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這還在可控範圍內,但這一數字可能會上升到懲罰性水平。
建設強大的國內經濟是中國政府最可靠的防線。中國去年實現了 5% 的官方增長目標,但這是在下半年採取了一系列逆周期措施之後才實現的。如果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 20% 的出口出現停滯,那麼今年要實現類似的整體增速將需要更大的政策投入。
要實現習近平主席防範 "外部衝擊 "的承諾,就必須加大刺激力度。目前消費者信心創歷史新低,房價正以九年來最快的速度下跌。這兩個大問題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去年全國結婚登記610.6萬對,至少創1985年有記錄以來的新低,較2023年的768.2萬對縮減20.5%。
中國政府能夠為自己消除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是其準備推出的刺激措施的規模。中國監管機構已承諾在未來幾年推出 12 萬億元(1.65 萬億美元)的財政措施。但最近幾個月宣布的大多數措施都旨在修復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而不是直接向經濟注入資金。
雖然特朗普和習近平仍有可能達成一項大交易,將貿易問題與地緣政治問題(如烏克蘭和平)結合起來,但在國內刺激政策上按兵不動的時機已經過去。無論何時與華盛頓談判,一個強大的中國都將是習近平的最大後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