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日幣跌破160心理水平,日本央行干預底線和時機在這?

TradingKey2024年6月27日 07:54

TradingKey - 6月26日週三,不斷走高的強美元席捲非美貨幣,日幣持續貶值並跌破160,超過了4月日本當局干預匯率的水平線。當前市場激烈討論,日本央行再次幹預的條件、時機、概率和效果等,美國PCE指數報告公佈的週五是一大焦點。


週三,在聯準會降息時機不斷搖擺和全球風險偏好走低之際,美元指數走高至年內高位,一度衝破106關口創近兩個月新高。由於美日利差的巨大差異和兩國央行貨幣政策前景仍不明朗,日幣兌美元一度貶至160.87,為1986年12月以來最低,日圓對歐元也跌至超25年新低。

美元兌日幣匯價走勢圖

【美元兌日幣匯價走勢圖,來源:Investing.com】


日圓匯率跌跌不休,引發了市場關於日本央行年內第三次下場干預匯率的猜測。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週四表示,正在以高度緊迫感關注日幣匯率,日幣最近走勢是「快速」且「一面倒」的。他警告稱,匯率突然性的、單邊波動並不可取,日本將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瑞穗首席貨幣策略師Masafumi Yamamoto表示,「此時此刻,日本當局擔心的不僅僅是速度,還有水平。除非他們干預,否則日幣有滑向162的風險。


條件未成熟,需等週五PCE報告


儘管干預風險增加,但有分析稱日本當局可能會等到週五美國公佈PCE指數後才介入。市場預期,美國五月PCE通膨將有所放緩,這將激勵聯準會年內降息,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日幣疲軟的現狀。


Convera全球宏觀策略師Boris Kovacevic表示,「匯率水平和貶值速度都對日本財務省考慮干預外匯市場十分重要。然而期權市場波動性的減弱表明,近期走勢並未達到財務省所期望的所有標準。


也就是說,雖然日幣已經走低至160的關鍵點位,但日本當局要進行干預所需要的波動性變大的條件並未成熟,這限制了日本干預的決策。數據顯示,6月大部分時間裡,美元兌日幣的一個月隱含波動率基本在9%以下,遠不及4月底干預時的12.4%。


Kovacevic認為,「政策製定者可以等待週五的美國PCE報告,預計該報告美國通縮持續,然後在週末之前作出最終決定。


三菱日聯的分析師表示,日本當局至少會等到週五PCE報告後決定是否干預,即便匯率在那之前已經跌破160關口。


有分析直言,美國PCE指數十分關鍵,日本當局在那之前進行幹預上是「相當瘋狂」的,日本會試圖在PCE數據公佈前和美日匯率表現正常之前避免任何事情發生。


速度是關鍵,看向162?


花旗分析師也同意,當前日本當局下場干預取決於兩個變量:日幣貶值速度和匯率水平,這意味著何時、以何種程度進行幹預,幾乎都有無限的可能性。


花旗表示,如果美元兌日幣匯率在數日內迅速接近162,日本將會介入匯市並買入日幣,而如果該貨幣對以較慢的速度上升,那麼不太可能引發干預。


干預恐仍難阻貶


依據交易模式和日本央行的數據,市場猜測日央行在4月底至5月底進行了兩次干預,6月初日本財務大臣也首次承認了干預行動,干預行動花費了9.8兆日幣(合627億美元),超過市場預計的9.4兆日幣。


然而,日本當局阻貶日幣的努力僅在短期內提振了日幣匯率,未能阻止市場沽空日幣的中期押註,美元兌日幣從五月初的152水平升至當前的160上方。


同時,有報道指出,日本央行在今年的兩次干預措施中的花費超過了2022年三次干預的支出,日本捍衛日幣的能力正在趨於減弱。


德銀此前表示,日本當局可能不會像此前那樣再次大規模干預匯市,「日本當局不希望一個月接一個月地進行重複規模的干預,因為目前的幹預規模已接近總儲備的5%。


該行提到,這可能是近期日本公債殖利率上升的原因之一,讓利率為日央行承擔一些責任,而非進行反復大規模匯市干預。


有外匯交易員認為,美日匯率來到了160的心理水平,日本當局有可能在週五下場幹預,但除非本週日日幣再次大幅下滑,否則難以確定干預是否會發生。

審核TradingKey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