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課程3/4

加密貨幣

主流加密貨幣有哪些?

lesson

目錄

  • 比特幣(Bitcoin)
  • 以太坊(Ethereum)
  • 替代幣(Altcoins)

加密貨幣通常被稱為數位資產,它代表了金融領域的革命性轉變,源自於 2009 年比特幣的誕生。 截至 2021 年 1 月,有超過 4,000 種加密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其中比特幣的市值最大。

 比特幣的先驅作用為眾多其他加密貨幣(俗稱 "替代幣")鋪平了道路,這些貨幣試圖在原始加密貨幣的基礎上提供各種功能和改進。

比特幣(Bitcoin)

比特幣是第一種也是最著名的加密貨幣,由匿名者中本聰在 2008 年創建,並於 2009 年推出。 它是作為傳統金融體系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而開發的,無需銀行或政府等中介機構就能進行點對點交易。它基於區塊鏈技術,運用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帳本,交易記錄被打包成區塊,按時間順序相連形成區塊鏈,保障了交易的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 。

比特幣的特點

  • 上限供應和價值儲存

比特幣通常被比作數位黃金,因為比特幣的供應上限為 2,100 萬枚,這決定了比特幣的稀缺性和價值儲存能力。透過 「挖礦」 的方式產出比特幣,且每隔約四年,挖出新區塊所獲得的比特幣獎勵會減半,這確保了比特幣的供應量以可預測且逐漸放緩的速度接近上限,預計在 2140 年前後挖完最後一枚比特幣 。 因此,比特幣經常被用來對沖通貨膨脹和儲存財富,尤其是與美元等法定貨幣形成鮮​​明對比。

  • 點對點交易

比特幣的一個顯著優勢是能夠促進用戶之間的直接交易,而無需中介。 這項特點增強了比特幣的無國界性,並提供了一種在傳統金融體系之外運作的抗審查貨幣。

  • 區塊鏈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比特幣交易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之上,沒有中央機構或銀行控制交易,所有交易由分散式網路中的節點共同驗證和記錄。每一筆交易都被公開記錄在區塊鏈上,任何人都可以查看,這使得交易記錄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保證了交易的公正性和可追溯性。

比特幣面臨的挑戰

  • 監管的不確定性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使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用於洗錢、恐怖主義融資、走私等非法活動。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比特幣的監管態度和政策差異較大,有的國家承認其合法地位並加以規範,有的則持謹慎態度甚至禁止,監管的不確定性給比特幣的發展帶來了一定阻礙 。

  • 環境影響

比特幣的挖礦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運算資源和電力能源。為了獲得比特幣獎勵,礦工們不斷競爭,透過高效能的電腦設備進行複雜運算,這些設備全天候運行,耗電量龐大。根據統計,比特幣挖礦的年均耗電量已超過部分國家的總用電量,這不僅對能源供應造成壓力,還因依賴化石燃料供電,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

以太坊(Ethereum)

以太坊2014 年由 Vitalik Buterin 推出,不僅是一種加密貨幣,更是一個開源的有智慧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它的出現,是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重大拓展,將區塊鏈從單純的數位貨幣領域帶入了更為廣闊的智慧合約世界。以太坊的核心創新在於其智慧合約功能,這是一種自動執行的合約條款,以程式碼形式儲存在區塊鏈上。當預設條件滿足時,智能合約會自動執行,無需第三方乾預,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

市場地位和影響

截至 2024 年秋季,以太坊市值約為 4,079 億美元 ,位居加密貨幣市值第二位。

以太坊的廣泛影響力延伸到各行各業,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允許開發者在其上創建各種去中心化應用(DApps),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等領域廣泛應用。其生態系統包含眾多項目和代幣,每個項目和代幣都有其獨特的用途,並為整個區塊鏈環境做出了貢獻。

技術演變

以太坊起初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但隨後它透過向權益證明(PoS)模式的轉變,在永續性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實現了效率與可擴展性的雙重提升。在PoS框架下,節點無需再依靠消耗龐大的運算能力來爭奪記帳權,而是依據其持有的以太幣數量及質押時長來獲得驗證交易及相應獎勵的機會。

此外,該網路的發展並未止步,它正籌劃著進一步的升級措施(例如Danksharding),旨在增強網路容量並優化效能,以此進一步鞏固以太坊在去中心化應用領域中的領先地位。

替代幣(Altcoins)

替代幣是指除比特幣以外的所有加密貨幣。雖然比特幣被公認為加密貨幣的先驅,但數位資產的版圖已擴大到包括數千種替代幣,每種替代幣通常都是為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特定功能和目的量身定制的。

替代幣的種類

替代幣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幾類,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 穩定幣: 旨在維持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或一籃子資產相關的穩定價值。包括資產支持的穩定幣,如泰達幣(USDT)、美元幣(USDC);加密支援的穩定幣,如比特股、Dai;演算法穩定幣,如空集美元、Frax。
  • 實用代幣:提供了一種在特定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或服務中進行交換的方式,例如基本注意力代幣(BAT),用於激勵用戶參與 Brave 瀏覽器。
  • 隱私幣: 這些代幣專注於提高用戶匿名性和交易隱私性。如門羅幣(XMR)、大零幣(ZEC)、達世幣(DASH)。

著名的替代幣

  • 萊特幣(Litecoin)誕生於 2011 年,常被視為 “比特幣的銀”,在技術上與比特幣相似,同樣基於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它具有更快的交易確認時間,比特幣的區塊產生時間約為 10 分鐘,而萊特幣僅需約 2.5 分鐘,這使得萊特幣在交易處理速度上更具優勢,能夠實現更快速的轉帳和支付。
  • 瑞波幣(Ripple)是 Ripple 網路的基礎貨幣,主要用於跨境支付和銀行間交易。瑞波幣的交易確認時間極短,結算支付最快只需要 4 秒左右就可到賬,並且其共識機制不依賴於挖礦,這使得交易速度遠超比特幣和以太坊 。
  • 門羅幣(Monero)是一種注重隱私和匿名性的加密貨幣。在門羅幣的交易中,透過使用環簽名、隱形地址和混淆交易等技術,隱藏了交易雙方的地址資訊以及交易金額,使得交易具有高度的匿名性,保護了用戶的隱私 。

替代幣的風險與機遇

由於替代幣市場相對較小,許多專案缺乏足夠的市場認可和用戶基礎,其價值往往不穩定,價格容易受到市場操縱、專案進度、投資者情緒等因素的影響,波動幅度較大。

但投資替代幣也存在潛在機會。一些具有創新技術和應用場景的替代幣項目,如果能夠成功解決實際問題,滿足市場需求,未來可能會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其價值也可能隨之大幅增長。在加密貨幣市場整體上漲的行情中,替代幣往往具有更大的漲幅潛力。

開始在Tradingkey上學習

Tradingkey是一家專注於金融教育和新聞分析的綜合網站,提供全球熱門金融品種的即時行情和財經新聞。

現在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