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和2025年1月,ChatGPT和DeepSeek的橫空出世,均震動了中美兩國的資本市場。
近來美國科技股的熱度有所降溫,中國科技股則氣勢如虹,這也令不少投資者提出疑問:中國的科技股已經漲到頭了嗎?還是牛市剛剛開始?
DeepSeek令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深感震驚,原因在於DeepSeek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優勢,引發行業對資本開支、應用場景等廣泛討論。
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DeepSeek的出現,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給美國回擊了一記重拳。
中國股市近來不斷給科技股喝彩,科技板塊猶如走上了美股科技股近兩年來的瘋狂之路。富途牛牛數據顯示,2月14日,恒生科技指數大幅收漲5.56%,再度刷新2022年2月以來新高。
此外,1月14日至2月14日期間,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高達30.9%,表現優於恒生指數19.85%的累計漲幅,表明科技股在近期更受市場的青睐。
在港股大市熱情高漲的2月14日,多只AI概念股上漲勢頭強勁,其中阿里健康(00241.HK)漲近30%,知乎(02390.HK)漲近20%,騰訊(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商湯(00020.HK)等股亦漲勢淩厲。
A股市場的科技股以及在美股上市的中資科技股也表現不賴,在1月14日至2月14日期間,「含科量」較高的科創綜指累漲10.59%,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則累計漲18.4%(截至美東時間2月13日)。
高盛在報告中稱,中國AI企業DeepSeek激發投資者購買中國股票熱情,今年以來,全球對衝基金一直搶購中國股票,2月3日-7日買入力度為四個多月最強。
富達國際稱,中國市場的「動物精神」正在回歸,該行近期增加了對中國股票的持倉。
當前,由於交投火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不少中國科技股的股價已創出近一年甚至幾年新高。
這也令不少投資者擔憂中資科技股是否太擁擠,擔心因市場過熱可能會引發股價崩塌。
眾所周知,中國股市一直有「價值陷阱」,背後是由於外國投資者缺乏興趣和市場缺乏流動性。
而當前DeepSeek的驚豔面世,已經明顯喚起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興趣,因此很多人士認為這有助於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潛力,進而催化中美科技股價值重估。
儘管近期股價猛漲,但目前這些中資科技公司的估值與美國同行相比仍有很大的折扣。
景順中國内地及香港地區首席投資總監馬磊認為,「目前中國股市的市盈率為10倍,較美國市場低55%。與此同時,中國科技股的市盈率較美國市場低40%。而就A股及H股而言,在估值方面H股目前更加具有吸引力。」
根據Wind數據,恒生科技指數市盈率TTM當前值為23.58倍,雖然為近3點來的高點,但明相較於歷史市盈率TTM中位數35.19倍明顯較低。同時,當前納斯達克市盈率TTM為45.46倍,幾乎是恒生科技股的一倍。
花旗在近日的研報中更是直接表示,「中國科技股尚未過熱。」
花旗表示,自年初以來,中國科技板塊的擁擠度確實有所上升。但該行表示,如果剔除權重股小米集團(在MSCI中國信息技術指數中佔比45%,擁擠度得分一直維持在98-100%的高位)後可發現,儘管中國科技板塊的擁擠度高於其他板塊,但仍不是最擁擠的板塊,這意味著該板塊尚未過熱。
花旗強調,擁擠度並不一定是需要避免的因素,因為跟隨市場的熱點往往會帶來回報。
德意志銀行在最新的報告表示,DeepSeek的推出為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但這更像是中國經濟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消失,盈利能力可能超出預期。
對於科技股重點行業的前景展望,中信證券在研報中分别構建了六大關鍵賽道的中美龍頭股票組合。該行發現中國資產估值偏低估的行業為互聯網、通信硬件、智能車和智能駕駛;估值偏高的為半導體、軟件;估值接近的為消費電子。
該行表示,在配置上,預計以AI產業鏈為核心的科技行情還會演繹,當前建議以產業邏輯為核心,關注景氣度確定性高的端側AI板塊。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對科技股給予極高的評價,他近日在新春酒會中表示,「港股大市上升動力可能是市場對未來發展的憧憬,科技股都是重要支撐,科技變革可以提升效率,亦可帶來新市場需求和增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