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路透分析】美國擺脫泡沫經濟並非易事

路透社2025年4月11日 06:05

路透倫敦4月11日 - 特朗普已暫停對中國以外國家的商品加徵10%以上的進口關稅。投資者集體鬆了一口氣。儘管如此,最近幾周發生的事件表明,特朗普確實要以犧牲華爾街利益來推動其政治基本盤的利益。其政府還承諾降低美國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特朗普的政策對美國泡沫經濟構成生存威脅。正如日本30年前發現的那樣,擺脫這種困境絕非易事。

泡沫經濟是金融部門排擠到實體經濟的一種狀態。資產價格嚴重膨脹,脫離基本面。企業管理的目標是實現財務回報最大化,而非市場份額。隨著資產價格上漲,資本利得取代了實實在在的儲蓄。泡沫經濟靠著不斷上升的債務來維持,這些債務主要用於金融目的而不是投資。信貸增長也促進了企業利潤。

美國就符合這樣的描述。自1945年以來,美國金融、保險和房地產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度增加了一倍,而製造業的貢獻度則縮水一半以上。近年來,美股的估值接近歷史最高水平。截至去年年底,家庭總財富為GDP的5.7倍,遠高於長期平均。儲蓄約為長期平均水平的一半。去年,債務總額(私人、公共和金融)超過100萬億美元,是美國國民所得的三倍多。企業和私募股權公司花費數萬億美元進行股票回購和槓桿收購,但企業投資相對疲軟。

流入美國的資本有助於維持泡沫經濟。根據美聯儲的數據,外資目前擁有57萬億美元的美國金融資產。他們購買美國金融證券壓低了債券收益率,抬高了股票價格。資本流入也有助彌補美國政府的巨額財政赤字。Hussman基金的John Hussman表示,這些赤字反過來又刺激了總需求,直接或間接地推動美國企業利潤的創紀錄增長。

從政治面看,美國的泡沫經濟問題重重。金融收益分配不均。家庭財富可能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但正如財政部長貝森特所指出,美國最富裕的10%人群擁有88%的美國股票,而最底層的50%人群卻負債累累。此外,這位前對沖基金經理所說的"高度金融化經濟"也不利於工資的強勁增長。將製造業崗位轉移到海外有利於提高企業利潤率,但卻對藍領工人不利。

泡沫經濟本質上是脆弱的。債務不可能無休止地繼續以高於收入的速度增長。遲早必須控制財政赤字,否則國家就會破產。在貝森特看來,美國已經對政府支出上了癮。他說,"排毒期"是必要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Stephen Miran認為,大量資本流入美國導致美元持續高估,損害了競爭力,也是造成巨額貿易逆差的原因。關稅旨在扭轉這些壓力。

特朗普和他的經濟顧問們都沒有明確承認他們正試著戳破泡沫經濟。但其行動確實如此。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的Julien Garran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如果特朗普真的想解開藍領工人的長期困境,就意味著要解除數十年來對金融資本超級友善的政策。

國民所得中的勞動佔比要提高,就必須犧牲企業利潤。控制財政赤字也會損害企業利潤。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並迫使更多公司在美國製造,會進一步對淨利造成壓力。如果企業利潤縮水,那麼估值仍處於歷史高位的股市可能會進一步下跌。一旦資本利得被損失取代,家庭將不得不增加儲蓄,從而進一步抑制總需求。惡性循環可能取代維持泡沫經濟的良性循環。

MacroWatch的Richard Duncan擔心,外資對美國證券需求減少可能推高美國長期利率。他也擔心,隨著外資減持美國金融證券,美元可能遭殃。

發行世界儲備貨幣的一個獨特優勢就是,美國長期以來能夠承受巨大的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而不會失去市場信心。然而,本周早些時候,美國公債收益率飆升。債券價格暴跌引發對特朗普政府可能面臨自身"特拉斯時刻"的擔憂。"特拉斯時刻"指的是前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的短命政府,其預計的龐大財政赤字在2022年9月引發英國公債市場潰跌。

貝森特預計,隨著政策轉向有利於一般百姓而犧牲華爾街,"平穩過渡"將會到來。但最近的市場動盪表明情況並非如此。此外,日本的經驗表明,泡沫經濟重組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1980年代後半期,日本房地產和股票漲到極高的估值。債務激增,金融工程提高了企業利潤。1980年代末期,日本政策制定者決定改變路線。日本央行上調利率,意在刺破泡沫。一位高級官員告訴《華盛頓郵報》,"真正的生產型經濟不會受到傷害。土地和財富不會消失,但虛的財富會消失"。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爆發了數次銀行危機,經濟並經歷兩次"失落的十年"。

今年年初,根據《瑞銀全球回報年鑒》,美國股市占全球總價值的64.4%。巧合的是,這與1988年日本股市在MSCI歐澳遠東指數(EAFE)指數(追蹤歐洲、中東和亞太地區發達市場的股票)的占比相同。在接下去的十年,日本在該指數中的權重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美股投資者應該引以為戒。(完)

American companies have grabbed an ever-larger share of GDP

https://reut.rs/4i9bfBm

Overseas investors hold a big chunk of US financial assets

https://reut.rs/42shOJy

審核TradingKey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