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路透分析】特朗普的全面關稅政策把貿易夥伴逼到了墻角

路透社2025年4月7日 05:55

路透北京/柏林/渥太華4月4日 - 美國的貿易夥伴在與特朗普的貿易戰中幾乎沒有什麼太好的選擇,除了求和。

政府官員、經濟學家和貿易專家表示,美國是這個世界占主導地位的經濟超級大國,面對美國的10%-50%出口關稅,大多數貿易夥伴缺乏還擊的火力或對抗到底的政治意願。

為此絕大多數貿易夥伴沒有立即採取報復行動,而是表示愿與特朗普談判達成保全面子的妥協。即使在那些採取了反制措施的國家中,談判的大門也是敞開的。從中國加拿大,這些國家遲早都會坐到談判桌前,因為美國的消費在全球舉足輕重--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美國的消費比歐盟高出分之二。

除談判外,各國政府只有很有限的選擇來保護本國出口產業和整體經濟。這些選擇包括國家援助支出或全面經濟刺激,也可能尋求更廣闊的貿易市場。比如,西班牙政府周四宣布了140億歐元(155億美元)支持計劃,德國官員正在著眼于墨西哥、加拿大和印度。

但是,數年疫情期間的經濟刺激支出讓全球深陷國家債務的泥潭,對於某些國家來說,想要拿出錢來提供補貼或用於其他援助,以避免經濟增長降級、利潤預警和裁員,將是非常困難的。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政府將推出更多財政刺激措施來支撐經濟,該國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值超過 4000 億美元。中國的政策顧問表示,該國還將努力開拓其他出口市場。

"我們需要加強與東盟、日本、韓國、歐盟和英國的合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顧問說。算上這次"解放日"關稅,自特朗普1月就職以來,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已經達到 54%。

這位貿易顧問說,即使中國經濟底子厚實,譬如有強大的財政實力、在先進工業所需的關鍵礦產和金屬生產中占據主導,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居核心地位,但預計最終還是會通過談判休戰。鑒於美中之間的敵對態勢,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儘管有人猜測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於 6 月在美國會晤。

**經濟衝擊**

而缺乏中國那樣實力的國家可能會更快地坐上談判桌。

印度這次被加徵27%關稅,一位政府官員稱,印度已經開始談判,並不考慮報復。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稱,在最新關稅落地之前,印度已向華盛頓做出讓步,願意在第一階段協議中對價值 230 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的一半以上削減關稅。

由於補貼和貿易多元化的空間有限,預計越南也將優先考慮談判。國際律所Luther駐越南負責人Leif Schneider表示,越南也可以嘗試通過一些在越南的美國製造企業向特朗普政府施壓。但他補充說,"越南可能會優先考慮談判,以避免經濟衝擊"。

在特朗普發表聲明之前,中日韓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經濟對話,尋求促進地區貿易。但人們對這一對話能否取得成功持懷疑態度,特別是因為這三個國家都是出口大國,並不能為全球提供凈需求。

已經在安全問題上感到被特朗普政府拋棄的歐盟這次被加徵關稅的幅度為20%,歐盟表示準備對此進行報復,同時也將目光投向其他市場。

不過,貿易協議洽談需要時間,而歐洲和其他國家沒有時間。歐盟和南美的南方共同市場談了 25 年才在 12 月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將於周三生效。

德國經濟學家認為,正確的應對之舉是重塑經濟以應對全球保護主義,刺激競爭和科技投資等結構性改革比國家刺激政策更為可取,而這也需要時間。"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無法在短期內抵消貿易衝擊,"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Robin Winkler說。

德國貝倫貝格銀行表示,新加徵的關稅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談判收回,需要歐洲做出讓步,比如向美國國防企業提供更多合同。

一些國家已向全球貿易裁判機構--世界貿易組織(WTO)投訴,但貿易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無力的選擇,尤其是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內就讓該組織的最高上訴機構陷於癱瘓。這家機構也不太可能成為重新談判關稅爭端的場所。(完)

List of proposed US tariffs圖:美國擬加徵關稅名單:https://reut.rs/3XDZawI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