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11 月大選的臨近,我們有必要明確我們關心問題的性質,以確定哪位總統或政府可能引導我們步入正途。身為經濟學家,我傾向於認為我們當中許多人都誤解了我們不滿的根源。具體來說,對經濟狀況和高通膨率的抱怨都是錯誤的。從幾乎所有客觀指標來看,經濟都相當健康,經濟成長水準可以接受,失業率處在低水準;通貨膨脹率一年多來一直總體上呈現改善。
儘管如此,普遍的不滿主要與負擔能力有關。也就是說,儘管通膨有所改善,但許多商品的價格,尤其是房屋和食品的價格,仍然明顯高於疫情之前。當人們抱怨經濟或通膨時,我認為這些說法有誤。實際上這是在抱怨價格和成本上升,這意味著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東西。人們不喜歡這樣。
遺憾得是,讓任何總統候選人都能易如反掌地立竿見影地單方面解決這一負擔能力問題的想法都是異想天開。同時,如果我們正確地將問題歸結為負擔能力,我們應該能夠評估候選人提出的任何政策建議是否會加劇或減輕這種擔憂。
支持唐納德·川普的人總是將他與早先物價較低的時代聯繫起來;不知何故,他們似乎認為川普重返白宮將重新設定物價時鐘,讓我們回到一個能夠體驗物價平宜的時代。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批判性思考的崩潰。
撇開糾正深層政府邪惡行為的說法,就純粹的經濟政策而言,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合理地期待川普第二屆政府採取以下措施:
延長並可能擴大川普簽署的《減稅與就業法案》中最初通過的所得稅減免措施,其中許多措施將於 2025 年到期。
大幅減少移民數量並增加無證移民的驅逐力度。
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這些政策都無助於解決負擔能力問題。這些政策都會導緻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價格上漲。
減稅會大致上對負擔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進而增加需求,並因此推升價格。移民減少和驅逐出境人數增加將減少勞動力供應,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從而更廣泛地推升價格。農業部門將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加劇食品負擔能力問題。最後,我們都應該清楚,關稅是由外國產品的購買者(即國內消費者和企業)支付的。事實上,任何政府可以採取的最直接的政策措施,幾乎可以立竿見影地降低美國人購買商品的成本,可能是降低或取消關稅,而不是增加關稅。
這三項政策似乎是川普政府的支柱,但它們都無助於緩解美國人對負擔能力的經濟不滿。這些政策反而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稅收政策方面,拜登和川普的未來計畫形成了鮮明對比。川普希望保護和延長富人的減稅政策,而拜登則希望透過立法提高高收入者和企業的所得稅。川普的政策毫無疑問是通膨政策,而拜登的政策是通貨緊縮政策。關鍵在於,降低通膨並不等於降低價格。也就是說,如果擔心的是價格上漲,那麼通貨緊縮的財政政策顯然應該是首選的政策選擇,因為這種政策可以抑制價格上漲的壓力。
在移民問題上,拜登曾就一項兩黨移民法案進行談判,該法案符合許多共和黨人的偏好。然而,在川普的堅持下,眾議院未能通過該法案。此後,拜登開始對移民問題發表更強硬的言論,主張在非法移民超過一定限度時採取行政措施關閉邊境。同時,這兩種立場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川普敦促大規模驅逐無證移民。而拜登則希望擴大對與美國公民結婚的長期無證移民的保護,並允許他們合法地在美國工作。
最後,關稅方面,拜登和川普似乎都在主張上調關稅,尤其是對中國進口產品。拜登的提議似乎更針對電動車和綠色能源相關產品,而川普的計畫似乎範圍更大、更普遍。然而,兩者都反映了對保護主義本能的適應。贏家將是那些因關稅而免受競爭的行業的股東和工人。另一方面,輸家是我們當中的其他人,如果沒有關稅,我們必然必須為商品和服務支付比原本更多的費用。顯然,我們在這裡存在利益衝突;但至少,我們應該認識到,關稅是以解決負擔能力問題為代價的。讓我們坦誠面對吧。
從這些與稅收、移民和關稅相關的政策來看,不能說拜登政府一定會減輕許多美國人對負擔能力的不滿;但我可以說,在川普的領導下,這個問題更有可能惡化,而不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