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調整利率以幫助全球經濟躲避一些重擊。
10月,加拿大、新西蘭和歐洲央行各自決定大幅降息。加拿大和新西蘭分別降息50個基點,而歐洲央行則降息25個基點。
日本堅守利率不變,美聯儲以及澳大利亞、瑞士、挪威和英國的銀行本月甚至沒有舉行利率制定會議。現在每個人都想知道這個削減週期會持續多久以及削減的深度會有多深。
美國大選只會增加懸念。由於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週四再降息 25 個基點,選舉結果可能會迅速改變事情。卡馬拉·哈里斯的勝利可能意味着現行政策的延續,保持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穩定。
但如果唐納德·特朗普獲得勝利,他的高關稅政策可能會加劇通脹,並可能限制美聯儲進一步放寬利率的能力。新興市場也沒有浪費時間。在 10 月份舉行會議的發展中經濟體 18 家央行中,有 13 家討論了其利率制定議程。
中國、韓國、泰國、菲律賓和智利等六家銀行分別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哥倫比亞則下調了50個基點。
俄羅斯在衆多降息行列中脫穎而出,實際上以不同的國內壓力爲由加息了200個基點,而其餘六家銀行則決定維持利率穩定。
這些舉措給新興市場債券帶來了良好的提振。然而,正如貝萊德投資研究所所長讓·博伊文(Jean Boivin)所認爲的那樣,“我們認爲降息可能很快就會暫停。”
讓我們詳細分析一下:自 1 月份以來,新興市場在 42 次調整中總共降息了 1,710 個基點,遠超去年的 945 個基點。另一方面,新興市場今年的總加息幅度也達到了 1,300 個基點左右,試圖控制通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月發佈了一份新的通脹報告,顯然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首先,好的方面是:看起來對抗通脹的鬥爭正在發揮作用——而且基本上是有效的。 2022 年第三季度通貨膨脹率同比飆升 9.4%,預計到 2025 年底將降至 3.5%,與大流行前的平均水平一致。
如果這種情況成立,這對央行來說是個好消息;這意味着他們可以放鬆貨幣政策。但即使通脹得到控制,全球經濟風險也遠未消退。中東的緊張局勢、大宗商品市場的不穩定以及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的衝突已經削弱了增長前景。
但這裏有一個轉折點:儘管面臨所有這些衝擊,全球經濟卻出人意料地具有彈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4年和2025年的增長率穩定在3.2%左右,而美國經濟預計今年將增長2.8%,然後到2025年放緩至潛在增長率。
歐洲發達經濟體明年可能會出現小幅增長,儘管這很難說是巨大的復甦。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保持穩定,預計 2024 年和 2025 年增長 4.2% 左右,這得益於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強勁表現。
那麼,通脹過山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大流行後的衝擊、全球需求激增以及烏克蘭戰爭造成的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價格。現在,隨着這些干擾的緩解和需求的降溫,通脹正在回落。
勞動力市場的復甦也發揮了作用,移民的增加有助於改善勞動力供應,在不嚴重打擊經濟活動的情況下控制通貨膨脹。
但俗話說,不要太舒服。風險依然存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調了更多地區衝突、誤導性貿易政策和緊張的全球金融狀況帶來的潛在麻煩。他們警告說,如果央行將利率維持在過高水平太長時間,經濟增長可能會停滯,而已經處於壓力之下的金融體系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指出“三重支點”可能有助於穩定全球經濟。第一個支點——貨幣寬鬆——已經開始實施。自6月份以來,主要央行已開始下調政策利率,旨在保持中性立場。
隨着勞動力市場降溫,這些降息措施在不引發失業率急劇上升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定的緩解,儘管失業率上升的跡象表明可能需要更多調整以避免經濟放緩。
發達經濟體的較低利率對新興市場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爲新興市場的貨幣往往兌美元走強,從而降低輸入性通脹。這種設置可以使這些經濟體更容易應對自身的通脹之戰。
然而,一些新興市場的服務業通脹仍然居高不下,促使一些國家再次加息,以控制通脹壓力。
全球供應鏈仍然一片混亂,這讓情況更加複雜。氣候變化、健康危機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推高價格並減少產出,使央行更難控制通脹。即使目前通脹預期穩定,未來也顯得黯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如果通脹再次飆升,工人和企業可能會開始加大力度抵制工資和利潤。
第二個支點——財政紀律——就是穩定債務和建立財政緩衝。經過多年的寬鬆支出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現在是認真對待債務控制的時候了。雖然較低的利率確實會降低融資成本,但僅靠這一點並不能解決問題。
許多國家需要在沒有償債的情況下改善其基本平衡或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距。在美國和中國,當前的財政計劃預計不會穩定債務,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但這不僅僅是大玩家。許多在大流行和生活成本危機後似乎trac控制債務的國家現在都出現了下滑的跡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推遲財政整頓可能會導致隨後的混亂調整,而過快收緊預算實際上可能會損害經濟活動。
這裏的路很窄:多年來可信、有紀律的財政調整至關重要。這些調整越可靠,央行就越能在不加劇通脹的情況下放鬆利率。然而,許多地方缺乏做出這些改變的政治意願,這爲經濟動盪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第三個支點,也是最艱難的一個,是增長改革。如果各國想要建立財政緩衝、應對人口挑戰並提高氣候適應能力,就迫切需要提振經濟增長。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預計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約爲 3.1%,爲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部分原因是中國經濟前景疲軟。這種悲觀的預測也延伸到了拉丁美洲和歐盟,這些地區的增長潛力正在減弱。
各國正在採取多種工業和貿易政策來應對,希望保護當地工業和工人。但這些舉措往往會引發報復,很少能帶來長期經濟收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爲了實現真正的變革,各國需要進行鼓勵創新、提高生產力和推動私人投資的改革。貿易保護主義不會解決這個問題。
但這項改革並不完全受歡迎。其中許多調整面臨巨大的社會阻力,特別是在經濟已經陷入困境的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暗示,各國政府需要勇氣和tron的公衆支持來推動這些政策。
各國央行和政策制定者正面臨着近年來最艱難的時期之一。當他們應對降息、通脹擔憂和增長乏力時,風險再大不過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將考驗央行、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