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澳洲朗塞斯頓3月31日 - 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對俄羅斯原油買家徵收25%至50%的二級關稅,這一瘋狂且大膽的做法或許是為了實現烏克蘭停火的預定目標。
現在關鍵的是,其他三位關鍵人物對這位反復無常的美國領導人最新舉動作何反應。
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相信特朗普會真正落實這一威脅?如果他真的這麼做,這對這三個國家的能源形勢意味著什麼?
印度和中國實際上是俄羅斯石油僅存的主要買家,因此他們的反應與普京對特朗普最近態度轉變的反應同等重要。
特朗普告訴NBC新聞,他對普京感到“惱火”,如果他認為莫斯科阻礙烏克蘭實現和平的努力,他將對俄羅斯原油買家徵收高達50%的關稅。
特朗普稱,“如果俄羅斯和我無法就停止烏克蘭流血事件達成協議,如果我認為這是俄羅斯的錯……我將對俄羅斯出口的所有石油徵收二級關稅。”這明顯扭轉了他此前對普京的友好立場。
問題在於特朗普的威脅是否可信、是否可能實現,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必須對此做出評估。
如果普京認為特朗普會落實這些威脅,繼續大幅加大對俄羅斯主要出口產品的制裁,他可能會傾向於退讓,至少讓步到讓特朗普看起來在談判中“獲勝”的程度。
印度的處境很尷尬。莫迪迄今採取迎合特朗普的立場,例如擬取消對美國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關稅,以增加購買量。但印度也是世界大部分國家抵制俄羅斯原油的主要受益者,通過搶購俄羅斯折扣原油,印度已使俄羅斯現在成為其最大原油供應國。
鑒於印度已因美國制裁停止進口伊朗原油,若再替換俄油,將導致其進口成本激增,並努力尋找其他替代供應。
**中國風險**
中國不太可能屈服于美國的壓力,因為它仍然是伊朗原油的唯一主要買家,也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進口國,每天從海運市場購買高達100萬桶石油,同時通過管道輸送購買略低於這一水平的石油。
北京面臨的風險是,若特朗普在現有20%關稅基礎上,再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最高50%關稅,將對其本已動力不足的經濟造成實質性打擊。
如果特朗普對俄羅斯原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的威脅是可信的,那麼這也將改變OPEC+產油國聯盟的格局。對於俄羅斯以外的OPEC+成員國來說,全球市場上俄羅斯石油產量減少可能推高油價,從而使他們能夠增加自己的產量並擴大出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變成了一場自身利益與集團凝聚力的較量,而且由於許多OPEC+成員國的財政狀況不斷惡化,更高出口收益的誘惑恐怕難以抗拒。
目前,各方可能會謹慎回應,至少在公開場合如此,同時他們試圖弄清楚特朗普是動真格的,還是他的新關稅威脅只是隨著情緒轉變而消散的一種思維泡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