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加密货币挖矿,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算力来验证和处理加密货币交易,并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来获取加密货币奖励的过程。这一概念源于比特币,作为最早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的挖矿机制为整个加密货币领域奠定了基础。
挖矿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以比特币所采用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为例,这一机制要求矿工利用计算机算力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第一个成功的人将获得新区块添加到区块链上的权利,并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同时还会获得该区块中包含的交易手续费。
在这个过程中,矿工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随机数(Nonce),将其与区块中的交易数据、时间戳、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矿工通过 SHA-256 算法计算哈希值。只有当此哈希值低于网络设定的目标难度,矿工才算成功找到“解”,也就获得了创建新区块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上的资格。
挖矿硬件的类型有哪些?
中央处理器 (CPU):设备普及高,但算力极低,不过,一些不太知名的加密货币仍然可以使用 CPU 进行挖矿。
图形处理单元 (GPU):挖矿的算力较高,通用性也较好,可用于多种加密货币的挖掘,但功耗大、成本高。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一种可编程硬件,能够根据挖矿算法进行优化。2011 年,第一款 FPGA 比特币矿机问世,标志着挖矿开始从通用硬件向专用硬件过渡。虽然算力和能效表现不错,但开发难度大、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专用集成电路 (ASIC):专注于特定加密货币的挖矿,算力强大、能效比高,但它的专用性很强。
协作挖矿与收益分配
随着挖矿难度的不断攀升,单个矿工凭借自身算力成功挖到区块的概率越来越低。为了提高挖矿的成功率和收益稳定性,矿工们开始选择加入矿池进行协作挖矿。
矿池是一种将多个矿工的算力集中起来的组织形式,通过整合这些分散的算力,矿池能够大幅提高挖到区块的几率。
在矿池中,众多矿工共同协作,这就涉及到矿池的分配收益问题,矿池收益分配有多种方式,如PPS、FPPS等,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矿工的选择基本上取决于他们偏好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每股付费(PPS,Pay Per Share)
矿工按贡献份额获酬,份额在找到区块前按预定金额估值。PPS 系统即便矿池未挖到区块也会给矿工付费,让收益稳定,但这样使得矿池运营者风险大,无论挖到与否都要支付报酬,所以常收取约 7.5% 的较高手续费。
全额每股付费(FPPS,Full Pay Per Share )
FPPS 也叫每股付费加(PPS+),运作方式和标准 PPS 奖励系统类似。区别在于,矿池发现区块时,FPPS 系统除支付基础份额报酬,还会将区块交易费奖励给矿工,使矿工收益更丰厚,不过矿池运营者风险也更大。
按最后 N 股付费(PPLNS,Pay Per Last N Shares)
仅在矿池发现新区块时向矿工付费。找到获胜区块后,矿池会寻找之前合法存入的股份,特定 “时间窗口” 内的股份计入奖励分配。矿工收益与矿池挖区块运气相关,长时间未挖到可能无收益,挖到则收益可观,矿池手续费手续费相对较低,约 3%左右 。
环境问题
加密货币挖矿过程中巨大的能源消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在基本情况下,到 2027 年,加密货币挖矿和数据中心在全球电力消耗中的份额可能从 2022 年的 2% 上升到 3.5%,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用电国日本目前的用电量。
挖矿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巨大的能源需求,这种高能源需求引发了人们对挖矿实践可持续性的担忧,大量消耗能源不仅加剧了能源短缺的压力,还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产生了较高的碳排放。这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对加密货币挖矿采取限制措施,进一步增加了挖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购买加密货币:便捷的投资途径
购买加密货币相对挖矿而言,操作更为简便。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类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进行购买。这些交易平台类似于股票交易所,提供了买卖加密货币的市场。常见的交易平台有Coinbase、币安(Binance)、Kraken、等。在这些平台上,投资者只需完成注册、实名认证等步骤,就可以使用法定货币或其他已持有的加密货币来购买目标加密货币。
相比于挖矿的成本,购买加密货币更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但同样需要谨慎对待市场波动风险和选择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