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2025年3月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布伦特原油主力期货更是跌破 70 美元 / 桶的重要关口,创下近三年新低。此次油价下行主要与供给增加密切相关。OPEC 发表声明称,8 个 OPEC + 产油国决定按既定计划自 4 月 1 日起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以回撤 2023 年宣布的自愿减产措施。同时,俄罗斯 3 月的原油出口量相较于配额已经高出 22 万桶 / 日,阿联酋 Upper Zakum 油田的新产能释放进度也超出预期。
由此可以看出供需动态所引起的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提示我们需要重视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情境化,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能受到宏观经济条件和全球事件的严重影响。
供求动态:价格的基石
了解供需动态对于分析大宗商品价格至关重要。这两个因素从根本上是相互交织的,其中一个因素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另一个因素。
供应(Supply)
产能无疑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关键要素,当市场上商品供应增加,供过于求,价格便会承受下行压力;反之,减少产能则会使供应趋紧,推动价格上涨。
需求(Demand)
与经济发展、新行业崛起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密切相关。当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也会随着上涨;如果消费意愿降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随之减少,价格往往会下跌。
主要经济指标有哪些?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关键指标,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强劲的 GDP 增长通常表明工业生产和消费需求增加,从而导致石油、金属和农产品等商品价格上涨。相反,GDP 萎缩可能意味着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跌。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的影响
在温和的通货膨胀环境下,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相对 “不值钱”,投资者为保值增值会将资金投向有实物属性、内在价值稳定、能抵御货币贬值风险的大宗商品,投资需求增加推动其价格温和上涨。
但当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至高通胀阶段,情况更为复杂。一方面,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高通胀抑制经济增长,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大宗商品实际需求可能减少。当需求下降幅度超过货币贬值和成本上升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时,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下跌。
利率(IR)与汇率(ER)的作用
利率上升时,投资大宗商品成本增加,且资金流向债券市场,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利率下降则相反,会刺激投资需求、推动价格上涨。
汇率方面,本国货币贬值,进口依赖型国家进口大宗商品成本上升,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相对便宜,需求可能增加;货币升值时,进口成本降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相对变贵,需求减少,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地缘政治事件的冲击
战争、制裁、贸易摩擦等地缘政治事件若频繁上演,会对大宗商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
以 2022 年俄乌冲突为例,其对能源和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深远。俄罗斯是重要能源出口大国,冲突爆发后西方制裁使俄能源出口受阻,国际原油供应预期下降,投资者担忧加剧,油价大幅上涨,冲突初期布伦特原油期货价一度超 120 美元 / 桶,处于近年高位。能源价格上涨带动运输成本上升,间接影响其他大宗商品价格。
在金属市场,俄罗斯是重要金属生产和出口国,如镍、铝等。冲突引发的制裁和贸易限制,让俄金属出口不确定,市场担忧供应短缺。2022 年 3 月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镍价格单日涨幅达 73.93%,交易所暂停镍合约交易。
农产品的季节性规律
农产品的季节性是指全年价格的可预测波动,受自然周期、天气模式和农业生产计划的影响。
影响季节周期的关键因素
- 种植和收获周期
农产品因种植和收获时间而经历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例如,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的价格通常在春末种植季节达到最低点,因为供应充足。然而,价格通常在仲夏或 7 月达到顶峰,因为此时可能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
- 自然气候条件
气候对农产品生长影响显著。比如在北半球,小麦一般秋季播种,冬季休眠,春季返青生长,夏季收获。若冬季严寒或春季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会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其在不同季节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对于热带的天然橡胶,台风、暴雨等气候灾害会损坏橡胶树,影响割胶作业和产量,导致供应减少,价格波动。
- 政府政策
政府干预措施(如补贴和关税)也会通过改变供需动态来影响季节性周期。例如,政府可能会在种植季节实施补贴以鼓励生产,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和趋势。
能源的季节性波动
能源商品的价格同样受到季节性周期的显著影响,天然气和原油是典型代表。天然气在冬季的需求高峰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寒冷的冬季,天然气作为家庭供暖、商业供暖以及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需求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极低,居民和企业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极高。当冬季来临,天然气供暖需求激增,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随之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