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伦敦4月17日 -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美联储)的工作既复杂又简单:即使面临压力,也要维持利率水平,以控制长期通胀预期。
如果近期债市动荡是可以信任的指标,那么美联储似乎做得相当不错,尤其是在前所未有的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近期通胀预期飙升的时候。
随着美国平均进口关税行将升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以及中国制造商品的进口关税大幅上涨,美国家庭对未来一年生活成本的预期毫无意外地大幅攀升。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3月消费者调查显示,一年期通胀预期跃升至3.6%,此为18个月来首见。 密西根大学4月最新调查显示,一年期通胀率预期飙升至6.7%,为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准。
中期前景更加混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调查的三年和五年通胀预期几乎没有变化,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的受访者预计五年后通胀率将攀升至4.4%。不同政治立场的通胀观点差异巨大,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并使人们对公众通胀看法的所有解读都更加谨慎。
尽管家庭对关税引发的物价上涨感到不安,长期基于市场的通胀预期指标实际上正在大幅回落。10年期通胀保值债券(TIPS)损益两平通胀率USBEI10Y=过去两个月下降了近0.5个百分点,至2.1% 左右,基本上回到了美联储2%目标附近。
五年期损益两平利率略高,为 2.2%,但自2月以来也回落了约50个基点。这两个通胀率预期指标都低于年初的水平。同时,“五年、五年远期”损益平衡通胀率USIL5YF5Y=R也跟着下滑,落在上述两个通胀预期指标之间。
对于这些市场价格走势似乎有三个基本解释。一是假设关税只会导致一次性价格上涨,而不是持续的通胀。第二,美联储的坚定决心正在受到关注。第三种观点则较为悲观,认为贸易战将对经济造成长期冲击,而需求低迷将压低物价。而最终可能是三者的结合。
可以肯定的是,最近几周全球经济前景已大幅转弱。
周三, 世界贸易组织(WTO)大幅下调商品贸易前景预估,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萎缩 0.2%,而该机构六个月前则是预估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成长 3%。更糟的是,报告称,美国和中国彻底脱钩--或者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额下降 81%--可能会导致全球生产总值(GDP)在长期内萎缩7%。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UNCTAD)机构表示,2025年全球经济成长将放缓至2.3%,令世界经济“步向衰退之路”。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将2025年全球经济成长预测下调至2%以下,预计将是自2009年以来除新冠疫情冲击外最弱的景气扩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似乎无意改变其相对强硬的方针。他在周三声称经济仍然“稳固”,美联储可以等待事态进一步明朗化。 他向芝加哥经济俱乐部表示:“关税很可能至少会导致通胀暂时上升。通胀效应也可能更加持久。”
美联储理事沃勒本周提出不同意见,表达鸽派观点,与鲍威尔和其他美联储同僚最近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沃勒表示,疲软的成长最终将压倒一次性的价格上涨,这让人回想起疫情后通胀属于“过渡性质”的争论。
但他的其他美联储同僚仍然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表示将维持现状,因为关税最终落到哪里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不用说会产生什么影响了。他说, “迷雾已经变得非常非常浓了”。
其他人则担心短期通胀预期上升不会轻易消退。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穆萨莱姆(Alberto Musalem)表示:“对于认为提高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只是短暂的或有限的这种想法,我会保持警惕。”
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将这一难题放在近期历史的背景下解读。卡什卡利指出,如果美国没有经历四年的高通胀,他会更愿意看到与关税相关的通胀上升。他向CNBC表示:“我认为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地采取可能表明美联储降低通胀承诺减弱的举措,而我认为美联储降低通胀的承诺并没有减弱。”
因此,除非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失灵,否则美联储的“忠言逆耳”策略看来仍将继续下去,特别是如果长期市场预期继续支持该策略的话。货币市场价格显示,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今年将降息近四次,但这可能被证明是猜过头了。(完)
Graphic-NY Fed: Near term househol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rise in March
Graphic-Univeristy of Michigan househol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rise
Graphic-Markets split short and long 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
Graphic-US 10-year 'term premium' at 10-year 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