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美國關稅政策最終將走向何方尚未可知,但特朗普政府已明確表示,中國是其貿易摩擦的主要目標。
雖然對某些消費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略微降低了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稅率,但該稅率仍超過100%,而在今年年初僅為12.5%。
據Capital Economics表示,這將立即導致美國消費者成本上升,但如果這些關稅水平持續存在,可能會「大幅削減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
這些原因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不滿。儘管中國的巨大雙邊貿易順差及其對美國先前關稅的積極反制加劇了局勢,但Capital Economics表示,這是「華盛頓與北京之間日益加深的超級大國競爭的一部分,使兩國走上了碰撞路線」。
這種競爭正在全球經濟分化的更廣泛背景下展開。世界正日益分裂為以美國和中國為中心的兩大陣營,這正在重塑供應鏈、貿易關係和投資流向。
「這不一定會導致跨境貿易減少,而是會影響貿易流向,」這家獨立經濟研究機構在報告中表示,並以蘋果公司將更多面向美國市場的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為例,說明這種重新調整。
「結果可能是全球供應鏈進一步分化,一些環節配置為服務美國市場,而其他環節則配置為服務中國,」報告補充道。
北京方面則通過利用其在稀土礦物方面的主導地位作為回應,限制對美國的出口作為其反制措施的一部分。這種對關鍵資源的控制,特別是在與中國結盟的國家,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緊張局勢,並增加全球價格波動。
資本流動也日益政治化。美國已開始偏向盟友的投資,同時限制中國資本。
所謂的「美國優先投資備忘錄」「明確呼籲增加來自美國盟友的投資,同時限制來自中國的投資,」報告指出。
雖然美國政治常常分歧,但對中國的立場已成為兩黨共識。Capital Economics指出,「兩黨議員在需要抵制中國的問題上達成一致。」
而隨著北京將自己視為美國霸權的平衡力量,無論誰擔任總統,這種動態都不太可能改變。
Capital Economics指出,未來的道路仍不確定。一個風險是美國可能會疏遠盟友,這將削弱其關鍵戰略優勢之一。另一個更嚴重的擔憂是,如果競爭進一步加劇,可能會導致衝突。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