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佛羅里達州奧蘭多4月14日 - 在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給金融市場帶來的一片混亂中,最響亮、也是最令人震驚的信號無疑是美元和美國公債的同時暴跌。
現在斷言這是否是更長期趨勢的開端還為時尚早。但這是一個警訊,就是不能將信任美國資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以美國形象塑造的全球金融體系--視作理所當然。
讓短期價格走勢左右長期預測絕非明智之舉,但上周對美元和美國公債來說都可能是關鍵的一周。
事實是否的確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海外私人投資者,他們已成為重要的邊際買家,而外國官方持有的美債在過去十年幾乎沒有變動。
私營部門投資者大幅增持了美國公債,也大大增加了美元的風險敞口,而且基本未作對沖。
如果全球對美國的信任危機真的加劇,他們將更有可能早于行事更加穩健保守的央行退場。
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1月外資持有8.5萬億美元公債,其中外國央行持有3.8萬億美元,私營部門持有4.7萬億美元。五年前,央行和私營部門分別持有4.2萬億和2.9萬億;10年前,官方持有規模則是私營部門2萬億美元的兩倍還多。
日本的機構和家庭是全球最大的美債持有者之一,如果它們也反映了其他國家私營部門的想法,那麼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就應該為市場進一步震盪做好準備。
根據美國銀行的數據,日本私人投資者在截至4月4日當周拋售了175億美元的長期美債,這是自11月美國大選前以來最大的外資拋售規模。
圖:美國30年期公債收益率vs美元指數
圖:隨著去美元化趨勢加速,外國私人投資者的美債持倉量超過外國官方持倉量
**美元走勢轉向**
對美元和美債這兩大全球金融體系支柱的信心減弱,當然會對全球產生嚴重的長期後果。對投資者來說,更直接的影響也同樣巨大。
上周30年期美國公債收益率上升了48.5個基點,為1982年6月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指標10年期公債收益率飆升50個基點,也創下2001年11月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下挫近3%。除去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大流行時期,這種情況在過去30年里只發生過五次,其中一次就是在上個月。
高盛分析師指出,上周也是自1980年以來第五次出現歐元(或歐元推出前的等值貨幣)周線上漲2%,同時標普500指數下跌2%。換句話說,華爾街和美元鮮少同時大幅下跌。
高盛的外匯策略團隊上周將其美元看漲觀點轉為看跌,認為近期"慣常"相關性的崩潰清楚地表明,"市場對近期政策行動對美國治理和機構信譽的影響憂心忡忡"。
匯豐銀行策略師周一也指出,"只要美國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居高不下,美元兌其他核心貨幣的匯率就很難回升。
同樣在周一,巴克萊銀行的外匯團隊發表了一篇題為 "我們所知的美元末日?"的文章,指出歐元上周從1.0950美元大漲至1.1480美元,這在六個月的時間框架內都很少見,更不用說兩天內了。
大勢正在轉向不利於美元和美國公債,當然是在曲線的遠端,而引導資金流動的力量現在越來越多地掌握在私人而非官方部門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