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北都」價值突顯,已成兵家必爭之地

財華社2024年10月21日 00:36

2024年施政報告中,明確了推動北部都會區(北都)建設的部署,特區政府表示會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提速推進北都内與經濟和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

近年,特區政府全力推進北都工作,或要實現「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佈局。

特區政府於2021年10月頒佈《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致力將「北都」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其中包括涵蓋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及附近新田/落馬洲一帶的地區;其後於2023年10月發佈《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2023》,將新田科技城納入「創新科技地帶」的一部分,並公佈《新田科技城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將向地產商收回土地作創科用途。

從長遠來看,「北部都會區」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或會通過提供新土地作創新科技發展用途,其中位於「創新科技地帶」的新田科技城,將成為「北都」產業發展的中心。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的施政報告指出,北都將逐漸進入收成期,其中在未來五年,會有6萬個房屋單位落成入夥,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會推出市場,實施「一地兩檢」的新皇崗口岸大樓也會落成。而在第二個五年,將再增加15萬個房屋單位,有超過千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作經濟用途,古洞北首幢政府用辦公大樓落成啓用。基礎設施方面,北區醫院也會完成擴建並投入服務,而北環線主線會在2034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預計2036年開通,這些配套設施的完善,將大大推動北區的科技產業發展,帶動周邊的經濟和消費。

為此,北部都會區尤其新田是香港本土大型地產商的兵家必爭之地,各大地產商早在幾年前已在北區佈局。

新世界發展(00017.HK)就預計,未來十年,香港新增可發展的用地將有約四成來自「北都」,面積或將達到3萬公頃,約為香港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並由西至東分為四大區域,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區。

新世界發展於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新界就有合共約1584萬平方尺待更改用途的應佔農地土地面積,其中約九成位於「北都」,以把握特區政府的發展規劃。

不過,在北區尤其新界,擁有最多土地儲備的還要數恒基地產(00012.HK)

恒基地產2024年6月30日在香港持有的土地儲備有2350萬平方尺(按自佔樓面面積計算),並持續購入新界土地,其中於粉嶺北及古洞北新發展區所持有的145萬平方尺土地,於今年上半年獲特區政府以現金補償方式,用18.6億港元收回,也為恒基地產帶來一筆一次性巨額收益。但在2024年6月末,恒基地產於新界的土地儲備仍達到4510萬平方尺,是香港擁有最多新界土地的發展商,而在「北都」新田擁有自佔土地面積約610萬平方尺。

新鴻基地產(00016.HK)之前在北區持有的土地也因為特區政府發展需要被收回,並獲得數十億港元的補償金,也算是不錯的一次性收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2024財年報告顯示,這家地產集團於下半財年又增加了三幅位於北區的住宅用地,分别為元朗東成里的住宅/商鋪用地77.6萬尺,沙田香粉寮的住宅用地52.1萬尺以及元朗錦田25.1萬平方尺住宅用地,合計可建總樓面面積逾150萬平方尺。

而在2024年6月止的財政年度之後,新地又於7月購入臨近沙田港鐵第一城站的住宅用地,總樓面面積約15.7萬平方尺,而且就一宗換地交易完成補價,取得位於粉嶺北的地皮,總樓面面積約30.8萬平方尺。目前新地在北區也有多個項目在發售中,包括元朗The YOHO Hub II,Silicon Hill等。

長實集團(01113.HK)的2023年年報透露的北區農地或合共有1242萬平方尺,其中元朗一佔60%權益項目的地盤面積或達到861萬平方尺,而在北區一地盤的面積也有121萬平方尺,此外在元朗和大埔的若幹地盤分别有172萬平方尺和13.3萬平方尺,均為計劃中。

可見這幾家最大的本地地產商正積極佈局北區,或期望從未來的政府發展中分一杯羹。

審核Esteban Ma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