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对美国长期国债未来走势的一些分析,结合2025年4月9日当前的关税和美国国债市场动态,探讨其可能受到的影响和潜在趋势。本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显著升级,尤其是对中国的104%关税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正式生效,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与此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大幅波动,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前景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高度依赖低利率环境,以刺激制造业回归并为选民创造就业机会。目前美联储基准利率在4.25%-4.5%之间,企业贷款利率普遍超过6%,房贷利率则徘徊在7%左右,这种融资成本对制造业构成显著压力。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有放缓迹象,甚至可能面临衰退风险。本周关税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担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升,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低利率可能是特朗普政府缓解经济压力的关键工具,以维持其“美国优先”的政策承诺。
特朗普政府的财政状况面临严峻挑战。目前,美国财政收入的40%用于支付国债利息,且随着债务滚动(借新还旧),利息支出持续攀升。本周的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短期收入,但市场普遍担心其长期效应——贸易战可能削弱经济增长,进而影响税收基础。与此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剧烈波动(例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本周一度升至4.14%)表明,投资者对财政可持续性的信心正在动摇。降低利率不仅能减轻国债利息负担,还能为特朗普政府腾出财政空间,以推行更多基础设施建设或减税计划。然而,若关税战导致外国投资者(如中国或日本)减少对美国国债的需求,融资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形成恶性循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将于2026年5月结束,其当前立场似乎与特朗普政府的低利率诉求存在分歧。本周,市场观察到特朗普政府通过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等人释放信号,试图推动与贸易伙伴的谈判以缓和关税冲击,但鲍威尔对降息仍持谨慎态度。如果鲍威尔持续“不配合”,特朗普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提名一位新美联储主席,作为“影子主席”影响市场预期。新主席若完全忠于特朗普,可能推动更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以支持其经济目标。这种政治干预可能加剧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从而影响国债市场的稳定性。
特朗普政府面临2026年11月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从现在到2026年,若无法通过财政改革、降息或就业增长稳定经济,其执政党可能在国会失去多数席位。本周关税引发的市场动荡(例如标普500指数自4月2日关税计划公布以来下跌超12%)表明,投资者对特朗普政策的信心正在减弱。若经济因贸易战陷入衰退,通胀却因关税上升而加剧,特朗普的政治资本将迅速耗尽。历史上看,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常被视为刺激经济的短期手段,这可能成为特朗普应对选举压力的优先选择。
当前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市场普遍预计2025年3月美联储不会立即降息,但从5月起可能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结合本周关税政策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我认为2025年5月至2026年7月,美联储可能降息4-5次,总幅度在100-125个基点(BP)。若特朗普成功推动一位更倾向宽松政策的主席上台,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可能更加强烈,甚至幅度更大。这种预期可能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尤其是长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受到更大影响。
近期网络上有声音提及美国国债可能面临债务重组甚至违约风险,尤其是在关税战可能导致中国等国减少持有美国国债的背景下。然而,作为全球资产定价的基准,美国国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若发生违约,不仅美国经济将遭受重创,全球金融体系也将陷入混乱,甚至引发地缘政治冲突。本周,日本明确表示不会将其持有的美国国债用作对抗特朗普关税的筹码,显示主要债权国仍倾向于维持现状。因此,尽管市场短期波动加剧,美国国债的“避险”地位尚未根本动摇。
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和经济目标可能推动美联储在未来转向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缓解经济放缓和财政压力的双重挑战。本周的市场反应表明,投资者对关税战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但美国国债仍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未来两年,国债收益率可能受到降息预期和政治因素的共同驱动,呈现逐步下行趋势。然而,若贸易战失控或外国投资者信心崩溃,国债市场可能面临更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