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heer Kachwala/Kanchana Chakravarty
路透4月25日 - 英特爾INTC.O股價周五下跌超過8%,原因是該公司疲軟的營收和利潤 (link),給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重振這家陷入困境的芯片製造商的戰略蒙上了陰影。
多年來的決策失誤使這家陷入困境的美國芯片製造商在利潤豐厚的人工智能產業中處於落後地位,而中美貿易戰 (link),使其個人電腦處理器的近期需求受到質疑。
譚旭光周四透露了他的計劃,即通過專注于核心工程、剔除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和裁員來重振英特爾的創新文化。
"Evercore ISI 的分析師說:"英特爾是如此龐大,改變其發展方向就像調轉戰艦,不可能一蹴而就。
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說,Tan 沒有詳細說明他將如何恢復英特爾在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也沒有說明他吸引更多外部客戶進入公司代工廠的計劃。
譚旭光仍然專注于合同製造業務,最近與競爭對手台積電2330.TW的首席執行官 (link),討論兩家公司如何合作。
高管們表示,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因客戶囤積芯片而受到提振,因為中美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稅關係使買家對未來的採購持謹慎態度。
Quilter Cheviot公司的全球技術分析師本-巴林杰(Ben Barringer)說,鑒於英特爾在亞洲國家的龐大業務,如果中國對美國進口產品實行某些 (link),英特爾也將從中受益。
受到質疑的人工智能戰略
譚群釗關於改進英特爾現有產品以適應新興人工智能趨勢的言論引發了人們的質疑,即該公司計劃如何在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領先地位,並挑戰市場領導者NvidiaNVDA.O。
"Stifel分析師魯本-羅伊(Ruben Roy)說:"英特爾需要快速精簡--他們需要進行大量投資,才能在人工智能領域迎頭趕上。
從歷史上看,英特爾一直依靠收購初創 (link),以推進其人工智能雄心。除了英特爾幾年前分拆出來的Mobileye之外,其他交易並沒有幫助該公司獲得多少牽引力。
"Moor Insights & Strategy首席分析師安謝爾-薩格(Anshel Sag)說:"英特爾本應一直擁有自己的內部解決方案,但它錯過了時機,試圖通過收購進入人工智能領域。
英特爾最大的失誤之一就是未能抓住人工智能芯片需求旺盛的機遇,讓Nvidia(Nvidia)在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
巴林杰補充說,英特爾現在面臨著挑戰人工智能重量級企業的艱苦戰鬥,因為它缺乏同等水平的 GPU 知識產權,而這對人工智能工作負載至關重要。
今年到目前為止,英特爾的股價已經上漲了7.2%,超過了Nvidia和AMD(超威/超微) AMD.O,後者分別下跌了近20%。
不過,英特爾的 12 個月遠期市盈率為 31.37,高於 Nvidia 的 22.70 和 AMD 的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