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多年來,甚至可能是幾十年來,投資的首選地點和首選公司一直都在美國。
根據SIFMA和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數據,美國公共股票市場的市值在2024年第四季度達到超過60萬億美元,佔全球股票市場價值的一半。而在2011年,美國僅佔全球股票市場的三分之一。
「美國例外論」一詞被用來描述該國強勁的投資回報、機構、創新、企業管治以及經濟韌性。
在2025年2月,摩根大通曾問道:「美國例外論會持續下去嗎?」
快進到2025年4月,世界看起來已經不同,一些人會對上述問題回答「不」。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混亂的關稅政策實施已經疏遠了朋友和敵人,給美元(USD)帶來壓力,並且使歐洲和其他市場吸引了新資本。
這讓市場觀察者提出疑問——外國投資者的資金會逃離美國市場嗎?這對美國股票和美元意味著什麼?
德意志銀行外匯策略師George Saravelos和Michael Puempel在最近的一份特別報告中探討了「世界對美國資產的超配程度有多高?」這一問題。
在深入探討這個話題時,這些策略師強調,外國持有的美國資產名義價值已從2010年的7萬億美元增長到25萬億美元。股票更是驚人地增長了六倍,從3萬億美元增至18萬億美元。股票升值的90%可歸因於美國資產價值的增長,而非新增資金流入。
這些策略師探討了歐洲和日本對美國資產的擁有權,指出歐洲的投資組合持有量已從2010年的5%增長到2024年的20%,增長了四倍。僅看股票,歐洲對美國的持股已從2010年的10%激增至35%。日本對美國股票的持有量已從2010年的8%增長到2024年的16%,翻了一番。同時,日本對美國國債的配置在過去十年中逐漸上升。
報告還討論了對沖的角色。他們解釋說,雖然投資組合流動影響外匯,但對沖活動可能同樣重要——通常更大——因為它反映了對現有資產持有的調整。外國投資者持有估計26萬億美元的美國資產,即使對沖增加1%也可能觸發2600億美元的美元拋售——相當於過去兩年流入美國市場的總額。
「從我們的分析中最突出的是在牛市年代對美國股票權重的增加,」這些策略師表示。「這可能降低了因資產價格負面變動而導致資金回流的門檻,從而增加了美元對股票估值的敏感度。如果市場參與者認為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行動在未來幾年代表政策的結構性轉變,削弱美國股票例外論的敘事,投資者可能會開始增加對非美國市場的配置,這將在短期至中期內對美元構成阻力。」
對該公司分析的一種無害看法是,外國持有量只是跟隨美國股票估值和債券發行的上升而增加。然而,更令人擔憂的看法是,這已導致外國——尤其是歐洲——投資組合中歷史性大規模、未對沖的美國股票超配。
「無論如何,我們的分析得出結論,外國投資者美元配置持續向歷史常態靠近的轉變有可能產生巨大的負面美元流動,」這些策略師總結道。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