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特朗普政府新一輪關稅措施料將推高美國物價,但富國銀行經濟師認為,多項因素可望紓緩通脹壓力。
新關稅涉及逾萬億美元進口商品,較2018-2019年的關稅範圍更廣,實際關稅率預計由2024年的2%升至2025年的8%。
富國銀行經濟師上周發佈報告特別指出匯率和外國企業價格調整在緩衝關稅影響方面的作用。
雖然95%美國進口商品以美元計價,意味著美元走強難以直接抵消關稅帶來的通脹,但「外國企業會主動降價以分擔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
該行認為,隨著美元走強,加上中國和加拿大等主要貿易夥伴產能過剩,外國出口商有條件承擔部分關稅成本。
商品相關行業較高的利潤率亦提供緩衝空間,但經濟師提醒,企業現時或較不願吸納成本。
由Sarah House領導的經濟師團隊指出:「商品相關行業利潤率仍相對較高,有助緩衝關稅上調對消費物價的影響。」
不過,不少企業在疫情期間已習慣提價,即使有能力吸納成本,仍可能傾向轉嫁予消費者。
供應鏈調整是另一個可能暫時抑制關稅引發通脹的機制。
企業正積極趕在新關稅生效前增加進口,這種現象在2018年貿易戰前亦曾出現。
富國銀行指出:「進口商似較上次貿易戰更積極提前下單,讓美國企業至少暫時避開較高成本。」
儘管存在上述緩解因素,該行模型預測,已實施的關稅仍會使消費物價通脹按年上升0.6個百分點。
但該行認為這或已是頂限,因關稅分階段實施加上企業反應時間不一,意味著「關稅對價格的影響或在未來一兩年內逐步傳導,而非一次性全部反映,從而限制單一時點的通脹升幅。」
最終,富國銀行預期今年核心PCE通脹率將維持在2.8%左右——較關稅實施前高0.4個百分點——並於2026年前緩慢回落,但仍將高於聯儲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