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4月9日 -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全球貿易戰給油市帶來動盪,這並非沙特(沙烏地)阿拉伯所樂見,但即便沙特駕馭價格戰的機會渺茫,仍可將其轉化為己方的優勢。
全球最大大宗商品市場的緊張局勢已經持續一段時間。近年來,全球產量上升、消費增長放緩以及長期需求前景的不確定性加深,使得油價基本上維持在每桶70至90美元的穩定區間。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主要產油國(OPEC+)也在努力維持內部紀律。
沙特是OPEC事實上的領導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它對不遵守協議的成員國已漸失耐心。
哈薩克斯坦、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前三大違規者,自2022年以來它們屢屢未能遵守一系列協議規定的生產配額(減產585萬桶/日)。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這幾國2月石油產量至少各超過配額30萬桶/日,占掉整個OPEC+當月超額產量120萬桶/日的大部分。
如今,特朗普宣布加徵關稅已導致油價自4月3日以來暴跌約16%,跌破每桶63美元,沙特似乎正抓住機會向OPEC+內外的產油國發出信息。
圖:美國石油生產商運營需要看到的油價
**示警**
就在特朗普宣布加徵關稅的第二天,金融市場正處於自由落體狀態,利雅得首次發出警告。
沙特和其他七個OPEC+成員國決定加快解除首批220萬桶/日的減產計劃,令交易商措手不及。儘管市場供應已經十分充足,這一決定將使5月全球供應量增加41.1萬桶/日。
隨後在周日,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大幅下調5月面向亞洲買家的石油銷售價格,降至四個月來最低。其旗艦阿拉伯輕質原油的價格較阿曼和迪拜的平均價格每桶溢價1.20美元,比前個月下降了2.30美元,為兩年多來的最大降幅。
這些激進的舉動表明,沙特願意承受財務壓力來重新建立紀律,並壓低價格以從其他賣家獲取市場份額。
圖:產油國2025年平衡國家財政所需的油價水平
**2014年的翻版?**
目前情況感覺起來可能與2014年類似。那年,沙特向市場大量投放石油,試圖壓倒新興的美國頁岩油競爭者,重新確立其霸主地位。截至2015年1月的六個月內,布蘭特原油價格超過腰斬,跌至每桶51美元,導致新投資長期放緩。
目前肯定存在一些共同點。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頁岩油生產商需要美國平均油價每桶65美元,鑽一口新井才敷成本。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周三低於60美元。因此,如果油價持續維持在當前水平,許多美國生產商將被迫縮減運營規模,特別是考慮到特朗普對鋼鐵和設備徵收關稅,可能使鑽探成本上升。
那麼,這次又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遏制美國產量不會是任何價格戰的主要目的,而只是一個可喜的副作用,因為美國原油產量在2020-2030年代末預計會進入高原期。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沙特的駕馭空間和時間可能會小很多。利雅得不希望看到價格暴跌或讓價格戰持續太久,因為那可能導致已然脆弱的OPEC+聯盟瓦解,而OPEC+已成為沙特外交政策的核心要素。
此外,沙特的經濟依賴高油價。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沙特今年需要平均每桶91美元的油價才能平衡國家預算。相比之下,另一OPEC+要角阿聯酋,只要油價每桶50美元就能實現損益平衡。這種差距可能使利雅得猶豫是否要捲入一場它沒有最佳能力承受的長期價格戰。
目前,全球市場的動盪為沙特提供一個機會,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其他OPEC+產油國,並向OPEC+以外的鑽井商發起挑戰。但利雅得可能會發現,要贏得價格戰變得更加困難,尤其是一場它無意挑起的價格戰。
圖:全球石油產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