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深圳4月8日 - 美國對中國以及購買或組裝中國商品的任何國家加大關稅攻勢,讓北京感到陷入困境,正準備迎接一場經濟消耗戰。
美國上周對幾乎全世界徵收至少10%的進口關稅,並對越南等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因為中國工廠一直在向越南轉移生產。這招致了中國的報復,隨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威脅要升級關稅。
“誰先投降,誰就會成為受害者,”一位中國政策顧問表示。由於話題敏感,這位顧問要求匿名。“關鍵是看誰能堅持得更久。”
不過中國沒有很好的選擇。中國將爭取亞洲、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市場,但這或許不是一個好的出路。
其他國家的市場規模比美國小得多,當地經濟也受到關稅衝擊。許多國家也對允許更多廉價中國產品湧入持謹慎態度。
從國內來看,貨幣貶值是緩解關稅影響最簡單的方法,但這可能會引發資本外流,同時也會疏遠中國可能試圖爭取的貿易夥伴。迄今為止,中國允許人民幣貶值的幅度非常有限。
政府可能會出台更多補貼、出口退稅或其他形式的刺激措施,但這也有可能加劇工業產能過剩,並引發更大的通貨緊縮壓力。
多年來,分析人士一直主張採取刺激內需的政策。
但是,儘管中國政府宣布了刺激政策,但在有效增加家庭消費方面卻鮮有行動,因為所需的大膽政策轉變可能會在短期內對製造業造成破壞。
考慮到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大約是其1,600億美元進口商品的三倍,中國用關稅和出口管制進行反擊可能效果不大。但如果北京認為自己的痛苦閾值高於華盛頓,這或許是唯一的選擇。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對上周美國加徵的34%關稅作出了類似的全面反擊。特朗普威脅將關稅再提高50%,北京誓言將“奉陪到底”。
“中國不可能給美國造成和自身受到的一樣多的痛苦,因為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而且除了稀土之外的出口管制還會給中國帶來更大損失,”Gavekal的研究主管Arthur Kroeber說。
“但現在這已經不重要了。北京此舉發出的信號是,它將抵制美國霸權,也很樂意陷入一場經濟消耗戰。”
**精準打擊**
除了實施全面關稅外,北京還可以利用對一些戰略商品和部分企業的控制,打擊華盛頓最痛的地方。
中國周五嘗試了這種做法,在出口管制清單中加入了七種稀土,此舉有可能切斷美國國防和技術部門所依賴的稀土供應。
北京還可以對美國公司實施制裁,或將其列入不可靠實體名單,目前名單中主要包括中國政府聲稱向台灣出售武器的公司。從中國採購電池的美國無人機製造商Skydio就是一家面臨中國制裁的公司。
“我們的打擊是‘精準打擊’,”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說。
“首要任務是保持克制,其次是採取非對稱手段,”吳心伯說,並補充道這些手段包括出口管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