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小盤股遭外資冷落,亟需内地投資者喚醒港股活力

財華社2024年8月30日 05:23

港股市場整體流動性欠佳已是流口常談的話題,一些在港上市的企業為此深感無奈。

近日,個别上市企業終於「按捺不住」了,紛紛向交易所訴苦。

據悉,近日有19家香港上市公司集體向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恒生指數公司以及兩地證監會發出《倡議港股通渠道擴容與門檻調整的聯名信》。

該19家公司在聯名信中指出,當前港股通的門檻標準,使投資者的關注點從公司的基本面轉移到對短期市場波動的擔憂上。同時,在當前流動性的現狀下,出通機制對内地、香港投資者的利益也構成了潛在傷害,導致投資者被迫抛售股票,進而加劇市場波動並削弱市場信心。

為此,這些企業在聯名信提出三個方面的倡議:降低港股通進入門檻;暫緩「出通」調整,並對已「出通」的公司做追溯調整;支持18A公司進入港股通。


01 流動性之殇:超660只股單日零成交

近些年,港股市場流動性不足一直引發市場诟病,同時疊加宏觀經濟疲弱以及地緣政治風險頻現,導致港股市場投資價值大打折扣。

目前,港股流動性總體,呈現下降趨勢。根據Wind數據,於2021年到達1673.8億港元的頂峰後,港股市場日均成交額急劇下降,2022年及2023年分别為1245.7億港元及1051.5億港元。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流動性稍有回溫,截至8月28日的日均成交額為1085.5億港元,但與2020年至2022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創業板的流動性問題尤為嚴峻,2023年創業板成交量僅有1167億股,較2015年高峰時期的5772億股重挫近8成;今年以來創業板的日均成交金額僅4600萬港元,較2015年的10.4億元減少95%以上。

港股流動性問題日趨嚴峻,導致零成交個股持續上升。

根據Wind數據統計,於8月28日收盤,剔除其中99只處於停牌階段的股票後,港股市場累計有高達662只股成交量為零,佔全部港股的比重高達約1/4。

在這些單日零成交的股票中,不乏知名度較高且市值不低的汽車之家-S(02518.HK)、維珍妮(02199.HK)、中原銀行(01216.HK)以及綠竹生物-B(02480.HK)等企業。


02 外資偏愛大標的,私有化退市案例佔比提升

在港股市場,呈現出外資、港資和内資持股基本呈三足鼎立局面。

由於香港資本市場全球化特徵明顯,即流動性在境外,基本面很大程度在境内,外資自然成為影響港股市場流動性的關鍵因素。

外資在港股市值中佔比最大,華福證券研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20日,港股市場中,國際中介持股市值為8.5萬億港元,佔比為38%,香港本地中介和中資中介持股市值佔比分别為36%及13%。

另外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數據,2022年港股市場的55.1%市值由外資持有,另外44.9%由中國内地及香港資金持有。

由於外資在香港市場體量較大,為港股的主要力量。因此,外資的流出是港股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以來,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等復雜因素影響,外資陸續減持港股。例如,摩根大通近來瘋狂減持港股,其所持有的港股市值更是直線下跌,從而引發市場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在港股市場有「大標的偏好」,選擇的公司大多是所屬行業的龍頭企業或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如中國平安(02318.HK)、京東集團(09618.HK)、騰訊(00700.HK)等企業。

不僅如此,内地資金也偏向港股市場大標的企業,對中小型企業鮮有問津。

Wind數據統計,在最近一年,滬深港通資金流向排名靠前的股票均是大型企業,包括中國銀行(03988.HK)、中國移動(00941.HK)、騰訊控股(00700.HK)、小米集團(01810.HK)和中國平安等企業。

顯然,港股的成交量非常集中,主要流動性基本都集中在少數大型企業。華泰國際數據顯示,港股市場大約80%的資金集中在20%的優質股上,這意味著很大一部分非常好的公司股份流通量很低。

而那些市值低、造血能力不出眾的中小型港股上市企業遭到外資和内地資金的冷落,這些企業數量在港股市值中佔比最大。這是導致很多港股上市公司流動性不佳的重要因素,外資對他們的行業地位、知名度以及行業屬性毫無興趣。

港股的流動性困局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在流動性欠佳的背景下,很多港股上市企業面臨估值被低估以及融資渠道受限等困境。這是上市企業最不願看到的結果,對它們來說,赴港股上市的「性價比」並不高。

在悲觀情緒籠罩下,港股市場有越來越多的上市企業選擇私有化退市,因為保持港股上市地位對它們來說益處已不大。

港股流動性持續幾年疲弱,引發了不少上市公司紛紛選擇私有化退市,或者是自願撤回上市地位。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年内共計有11只股票因私有化和自願撤回上市而從港股市場退市,佔退市總數的比重達34.4%,較上年全年提升了超10個百分點。


03 改善流動性刻不容緩

港股上市企業走上私有化退市這條路的原因不言而喻,多數企業都歸根於股價低迷、流動性不佳、被低估、再融資功能受阻等。

但也應注意到,港股市場上「小而美」的企業並不在少數,這些企業基本面良好,具備不錯的發展前景和成長性。在港股市場上流動性不佳,表明它們是不被資金關注到的優質股,它們不應被資金所遺忘。

有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資金對大型企業的偏好以及宏觀經濟的疲軟,如果港交所不採取多種舉措改善港股市場流動性,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交易量低迷而選擇退市。這種情況若出現,無疑會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甚至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

儘管南向資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外資流出時的補位作用,但當前南向資金對港股通標的股的整體持股比例不到15%,還有待繼續提升才能有效提振港股市場的流動性。

外資對港股中小公司反應冷淡,反映了資本市場的逐利本質,也為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激活香港市場的中小企業板塊,促進市場的多元化與包容性?

有業内人士表示,香港資本市場規模為香港GDP的約10倍,意味著市場上活躍的資金大多來源於非香港的投資者。但非香港資金熱衷於投資香港大標的公司,小公司對這些資金來說投入產出比較低。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引入更多内地中小投資者,增加市場的活躍度和多樣性。

鑒於當前香港資本市場的交投情況,引入内地中小投資者不僅關乎香港股市的健康發展,也是促進兩地金融市場深度融合和互補的關鍵。

港股通入市門檻是影響内地中小投資者進入港股市場的「攔路虎」,當前港股通個人投資者賬戶資產門檻高達50萬元人民幣,門檻並不低。因此有越來越多人呼籲降低港股通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香港證監會主席雷添良今年3月建議將該門檻降低至10萬元人民幣,同時他建議降低港股通個人投資者的股息紅利稅收水平,並豐富互聯互通機制下的跨境投資產品。

還有業内人士,呼籲港交所加強與内地交易所合作,優化交易結算流程,提高交易和結算效率,同時支持18A公司進入港股通,為内地中小投資者提供更多創新型企業的投資機會。

展望未來,港股市場要吸引外資的回流以及更多内地投資者的入場,仍需要更多建立在内部基本面和政策預期上,而政策層面應給予特别重視。

審核Esteban Ma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