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澳洲朗塞斯顿4月15日 - 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在第一季度表现疲软,但挑战在于判断这种疲软主要是由暂时性因素造成的,还是更深层次的经济低迷的迹象。
2025年头三个月,中国原油、铁矿石、煤炭和铜这四大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与2024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简单的解释是,进口疲软是因为中国仍在努力建立经济增长势头,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不断升级使这一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但这忽略了每种大宗商品所特有的几个因素。
以原油为例。海关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原油进口量为1.3525亿吨,相当于每天1,097万桶,较上年同期下降1.5%。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疲软的结果,当然,1 月和 2 月的原油进口确实低迷。但 3 月份的进口量大幅回升,达到 1,210 万桶/日,创 2023 年 8 月以来最高,较上年3月增长4.8%。nL4S3QS055
问题在于,3 月份进口量的激增是由于基本燃料需求的改善,还是受更多临时因素的驱动。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中国炼油商大量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的原油,很可能是为了抢在美国对这两个国家石油出口的新制裁生效之前尽可能多地购买原油。
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 Kpler 估计,中国3 月份从伊朗的原油进口量为 137 万桶/日,高于 2 月份的 74.6 万桶/日,并创 10 月份以来最高水平。Kpler估计,中国从俄罗斯的海运进口量为 125 万桶/日,高于 2 月份的 76 万桶/日,且创 11 月份以来最高水平。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原油略低于 100 万桶/日。
原油进口总体呈疲软态势,3 月份的强势可能是受美国预期和实际措施的一次性推动。
**天气影响**
中国3月份铁矿石进口量降至 9,397 万吨,低于 2 月份的 9,421 万吨,也较上年同期下降6.7%。第一季度铁矿石进口量为 2.8531 亿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7.8%。但铁矿石进口疲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与澳洲天气有关的干扰,而澳洲供应的铁矿石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二。
中国第一季度所有等级煤炭的进口量为 1.1485 亿吨,较上年同期下降 0.9%。与铁矿石类似,澳洲煤炭运输也受到天气因素的干扰。而澳洲是仅次于印尼的中国第二大煤炭供应国。
中国第一季铜进口量也疲软,未锻轧铜进口量下滑 5.2%,至 130 万吨。但铜也存在一个暂时性因素:贸易商赶在美国加征的金属关税生效之前,利用美国价格上涨的机会对美国增加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买家倾向于减少进口,等待特朗普可能征收关税的情况变得更加明朗、价格更低时再出手。
从中国第一季度的大宗商品进口情况来看,总体趋势疲软,即使出现强劲迹象,例如3月份原油进口量,也只是暂时因素所致。
鉴于特朗普目前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 145% 的关税,前景依然不明朗。如果该关税维持不变,中国将更难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接近5%左右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