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特朗普关税威胁以来,各大商品价格屡创新高,2025年3月31日,黄金价格突破3100美元的历史记录,截至 2024 年 3 月 19 日当周,对冲基金等资管机构在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六种期货期权合约品种里,加仓相当于 1.4 亿桶石油的多头头寸,如此大规模加仓原油期货期权多头头寸,创下 2010 年 12 月以来的最大单周买入纪录。在这种不确定的国际大环境下,期权和期货作为大宗商品交易中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此刻便凸显出关键价值。那么如何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熟练运用对冲、期货期权管理风险以及基于市场趋势的投机等高级交易策略呢?本文将一一为你解答。
对冲策略:投资风险的防火墙
什么是对冲
对冲,即同时开展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以此降低投资风险。在大宗商品投资里,因价格受全球经济形势、政治局势等复杂因素影响,波动频繁且幅度大,对冲策略十分关键。其核心是利用资产价格相关性构建相反头寸,一方损失时另一方盈利,以抵消价格波动风险,实现资产相对稳定。
常见对冲方式
期货合约对冲
投资者通过购买或卖出与现货商品相对应的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价格。
-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操作是大宗商品生产商、加工商、贸易商等常用的风险管理手段。他们根据对未来价格的预判,利用期货合约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若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将下跌,持有现货的企业会在期货市场卖出相应数量的期货合约。当现货价格下跌时,期货市场的盈利便能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相反,若担心未来价格上涨,企业则会买入期货合约,以锁定未来的采购成本。
以一家石油公司为例,该公司预计原油价格将下跌,可能影响销售收入。为降低风险,公司在期货市场卖出了6个月后交割、价格为每桶71美元的原油期货合约,而当时现货价为每桶68美元。6个月后,现货价跌至每桶62美元,期货价也降至每桶65美元。尽管现货市场销售收入减少,但公司在期货市场因卖出价高于买入平仓价而盈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货市场的损失。
- 基差交易
基差是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值,其变化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套期保值的时机。当基差走强时,对卖出套期保值者尤为有利。因为此时现货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期货价格的上涨幅度,或现货价格的下跌幅度小于期货价格的下跌幅度,进行卖出套期保值能获得更好的保值效果。
- 跨期套利
同一大宗商品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之间存在价格差异,当这种价差偏离正常范围时,可进行跨期套利操作。如果近月合约价格相对远月合约价格过高,投资者可以卖出近月合约同时买入远月合约,待价差回归正常时平仓获利。这种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一合约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
期权对冲
期权对冲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投资者可以购买看涨或看跌期权来保护自己免受价格不利变动的影响。
- 买入保护性看跌期权
投资者若持有大宗商品现货或期货多头,担忧价格下跌带来损失,可选择买入看跌期权作为保护。当价格下滑,看跌期权的盈利能抵消现货或期货头寸的亏损,发挥保护作用;而价格若上涨,投资者仅损失期权费,仍可享受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以农产品生产商为例,该生产商忧虑未来农产品价格下跌会影响销售收益,因此购入了看跌期权。假设大豆现货当前价格为每吨4000元,生产商购买了行权价为每吨3900元的大豆看跌期权,并支付每吨100元的权利金。若未来大豆价格跌至每吨3700元,生产商可行使看跌期权,以每吨3900元的价格售出大豆。
- 卖出备兑看涨期权
若投资者持有大宗商品现货,且预期价格短期内不会大幅上涨,可通过卖出看涨期权来获取期权费收入,进而增加投资回报。当价格未达执行价时,期权不会被行权,投资者可稳获期权费;价格若超过执行价,虽现货可能按执行价卖出,但投资者已获取的期权费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价格上涨的机会成本。
- 利用期权组合策略
通过构建不同的期权组合,如蝶式期权组合、铁鹰式期权组合等,可以根据市场预期和风险偏好,灵活调整风险收益特征。蝶式期权组合由买入一个低执行价看涨期权、卖出两个中间执行价看涨期权和买入一个高执行价看涨期权构成,适用于预期价格波动较小、希望在特定价格区间内获取有限收益并控制风险的情况。
跨品种对冲
跨品种对冲基于不同大宗商品之间存在的价格相关性。某些大宗商品在产业链上处于上下游关系,或者在消费用途上具有一定替代性,其价格往往会呈现出相似的波动趋势。比如玉米和大豆在饲料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它们的价格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相关性。当投资者预期大豆价格上涨幅度可能小于玉米价格上涨幅度时,可以买入玉米期货合约,同时卖出大豆期货合约。若市场走势符合预期,玉米期货的盈利可以弥补大豆期货的亏损,从而实现对冲目的。
时间分散对冲
时间分散对冲是根据大宗商品价格在不同时间段的波动特性,将投资分散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例如,某投资者看好黄金未来的上涨趋势,但又担心短期价格波动风险。于是,分别买入不同到期日的黄金期货合约,如近月合约、次月合约以及 3 个月后到期的合约。这样,即使某一到期日的合约因短期价格波动出现亏损,其他到期日的合约仍有可能盈利,通过时间上的分散降低了整体风险。
对冲效果评估
对冲比率评估
对冲比率是衡量对冲头寸与现货头寸比例的关键指标,理论上应追求1:1的完美对冲。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实现完全精确的对冲比率颇具挑战。以期货合约对冲为例,若投资者持有100吨现货,而期货合约对应的标的数量仅为95吨,此时对冲比率为0.95,与理想状态存在偏差,这可能会对对冲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对冲有效性分析
对冲策略的效果可以通过比较对冲前后的价格波动来评估。具体而言,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对冲前后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小,表明价格波动越小,对冲效果越显著。假设某投资组合在未对冲前收益率标准差为15%,实施对冲策略后降至8%,这充分说明对冲策略有效降低了价格波动风险,提升了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成本效益考量
在评估对冲策略时,还需考虑其成本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对冲所带来的风险降低所节省的成本超过了对冲操作的费用,那么可以认为对冲是有效的。以某企业期货对冲操作为例,该企业支付的交易手续费和保证金占用成本共计10万元,但通过对冲成功避免了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50万元成本增加。显然,对冲策略的效益远大于成本,值得实施。
风险敞口评估
最后,还需评估对冲后的剩余风险敞口,确保其处于可接受范围内。风险敞口是指未被对冲保护的风险部分。通过对市场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对冲后的风险敞口大小。以外汇对冲为例,企业需要仔细评估剩余的汇率风险敞口,若敞口过大,仍可能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此时需进一步调整对冲策略以降低风险。
抓住市场脉搏—基于市场趋势的投机策略
趋势跟踪策略
基于市场趋势的投机策略是投资者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寻求利润的重要手段,而趋势跟踪策略则是其中最基础且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核心在于识别和跟随市场的主要趋势,通过在上升趋势中买入,在下降趋势中卖出,来获取收益。
要有效地实施趋势跟踪策略,首先需要借助技术分析工具来判断市场趋势的方向。通过研究历史价格和交易量数据,运用各种技术指标和图表形态,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常见的技术分析工具包括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数(RSI)、布林带等。例如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穿过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 “黄金交叉”,是买入信号,预示价格可能上涨;向下穿过形成 “死亡交叉”,是卖出信号,暗示价格可能下跌。相对强弱指数(RSI)衡量市场买卖力量强弱,取值 0 - 100 ,超 70 为超买,价格可能回调;低于 30 为超卖,价格可能反弹等等。
基本面分析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基本面因素,如供需关系、宏观经济指标、政策变化等,来预测价格走势,做出投资决策。
例如,当全球经济增长率较高时,对钢铁、铜等金属的需求旺盛,这些金属的价格往往会上升。
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策略是基于特定事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进行投机的策略。在大宗商品市场中,许多事件都可能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这些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政策发布、重大经济数据公布等。
例如,干旱、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在 2023 年,巴西遭遇严重干旱,导致咖啡、大豆等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咖啡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其供应减少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咖啡期货价格大幅上涨。投资者如果提前关注到巴西的干旱情况,并在价格上涨前买入咖啡期货合约,就能在价格上涨过程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