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美股解碼】黃仁勳潑冷水,量子計算「熄火」?不!

財華社2025年1月9日 08:50

AI芯片供應商英偉達(NVDA.US)CEO黃仁勳在CES的分析師提問現場提到,「有用的量子計算機」仍需要很多年時間才能推出。

他說:15年可能有點早,30年又太晚,20年的話,大部分人都會相信。他還表示,英偉達在創造計算機和幫助行業「儘快實現(量子計算)」方面將扮演「非常有意義的角色」。

簡而言之,量子計算概念還早著呢。

受他的話影響,量子明星股大跌,去年11月下旬才開始異動到年末一個月就漲了777.01%的Rigetti Computing(RGTI.US)於2025年1月8日單日大跌45.41%,收報10.04美元,市值收縮至28億美元左右,見下圖。

通過SPAC上市的Quantum Computing(QUBT.US)下挫43.34%,收報9.91美元,市值縮減至12億美元。該股股價曾從去年11月下旬的4.76美元一度飙漲至12月中的27.15美元,漲幅高達470.38%。

D-Wave Quantum(QBTS.US)下挫36.13%,自2024年11月21日量子計算爆發起至2024年末,該股股價漲幅達到326.40%,至8.40美元,如今已回落至6.10美元,市值降至11億美元。

IonQ(IONQ.US)的股價則下挫39.00%,至30.25美元,市值縮減至65億美元,在上一個交易日,其股價曾創下新高,達到54.74美元,與去年11月初的14.85美元相比,大幅躍升268.62%。

四大量子計算概念股

四大量子計算公司當前的合計市值為116億美元,已較上一個交易日縮水超50億美元,反映出「黃教主」的冷水潑得有點猛。

在傳統的計算機世界里,信息以數位(bits)儲存,不是1就是0,量子計算則使用量子比特(Qubits)進行儲存,包括1或0的確定態,同時表示0和1的疊加態。也就是說,量子計算能夠處理比傳統計算大得多的數據量。

隨著科技巨頭如英偉達、亞馬遜(AMZN.US)、谷歌(GOOG.US)、微軟(MSFT.US)、IBM(IBM.US)等在量子計算領域佈局,量子計算概念於2024年11月在華爾街掀起風潮,上述四家量子計算股大漲。

全棧量子計算公司Rigetti覆蓋了整個產業流程,從自研芯片制作和雲服務,到短期實際應用,並實現穩定的收入增長。其最受關注的是「芯片廠」部分,這讓Rigetti能夠快速叠代和定制其量子處理器,這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IonQ專注於「捕獲離子」的量子計算,使用懸浮離子作為量子比特。這種方法在量子比特的「相幹時間」和「連通性」方面具有優勢。相幹時間是指一個量子比特能保持其量子態的時間。更長的時間允許更復雜的量子操作,因此能覆蓋更廣泛的用例。高連接性意味著每個量子比特可以很容易地與其他量子比特交互,從而實現更高效的量子算法。

D-Wave是量子退火的先驅,量子退火是一種專門用於優化問題的量子計算形式。該領域的大多數其他公司都在開發「基於門」的量子計算機,即使用與傳統計算機類似的邏輯門,而量子退火的工作原理不同,他們尋找系統的「低能態」,這種方法特别適合於路線優化、投資組合管理和機器學習等任務。D-Wave是實現商業化的量子計算先驅之一,已有30多個初始業務用例進入生產階段。

Quantum Computing(常被稱為QCi)專注於室溫量子系統,與其他致力於長期研究的量子公司不同,QCi的目標是與現有的IT基礎設施集成,專注於熵量子計算(EQC),它在光子結構中使用可控的能量損失。這使得QCi能夠在不需要極端冷卻的情況下提供量子能力,使他們的系統更容易獲得,對企業來說也更實惠。QCi的戰略佈局較為多元化,涉及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遙感、成像和網絡安全等,還像Rigetti一樣,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一家芯片代工廠,從而實現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業界反擊

在「黃教主」的奚落後,D-Wave的CEO亞蘭·巴拉茲(Alan Baratz)在接受CNBC訪問時直斥黃教主對於量子計算的言論「大錯特錯」。

他提出的論據是,D-Wave已經實現商業化,現在萬事達(MA.US)和日本通信運營商多科莫(NTT DOCOMO)都在使用他們的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正當時。

於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9個月,D-Wave的收入僅為651.8萬美元,按年增長11.38%;非會計準則毛利率為72.7%,較上年同期的64.8%上升了7.9個百分點;但經調整EBITDA虧損則高達40.6百萬美元,遠高於其收入規模,主要因為研發和行政開支高企。財華社亦留意到,該公司2024年前9個月的訂單金額僅為560萬美元,按年下降24%。

量子計算的發展並未停步

離我們也許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科技巨頭們仍在努力地推進量子計算的成型、升級、發展和變現。

谷歌(GOOG.US)於2024年末就發佈了谷歌(GOOGL.US)最新款量子芯片Willow,被譽為能媲美ChatGPT的震撼級突破,但是業界擔心隨著算力的提高,密碼或不再安全,加密信息將能輕松被解讀,而且谷歌主要將該芯片自用,或不大可能帶來商業化效益。

IBM也正在執行擴展路線,目標是到2025年,其Kookaburra處理器能實現4,158個量子位的目標。IBM的量子網絡覆蓋19個國家的200多個組織,是一個強大協作生態,合作夥伴包括與其進行鋰硫電池模擬的戴勒姆公司,與其進行量子期權定價合作的摩根大通等。

微軟或押注拓撲量子比特(topological qubits),這‌是一種利用拓撲特性來保護量子比特免受噪聲幹擾的新型量子計算技術,拓撲超導的最新進展表明,誤差率可能比傳統超導量子比特低1萬倍。但與其他量子比特方法相比,拓撲量子比特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

總結

不論「黃教主」對於量子發展到成熟時期的預算時間是多少,量子計算領域是科技巨擘的兵家必爭之地,包括英偉達在内的最尖端科技公司都在尋找自己的優勢,並力圖在這場改革中率先取得突破,重要的是誰最先到達終點,至於到達終點的時間長短,已經變得不太重要。

審核Esteban Ma
免責聲明:僅供參考。過去的表現並不預示未來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