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三個臭皮匠,能勝過豐田?

財華社2024年12月24日 09:22

僅數日的傳聞之後,本田(HMC.US)、日產(7201.T)以及三菱汽車(7211.T)這三大汽車業巨頭正式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本田與日產正式開啓合並談判,三菱汽車則參與合並事宜進行探討。

為何合並?

本田社長三部敏宏表示,與日產整合的背後原因是具有強大價格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以及美國特斯拉等新興企業的崛起。

根據諒解備忘錄,本田和日產將通過一項股份轉讓協議,成立一家合營公司,作為兩家公司的母公司。新成立的這家合營公司計劃於2026年8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而原來的兩家公司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有關計劃仍有待兩家公司的股東及有關當局批準。

三菱汽車將在2025年1月底之前就是否參與日產與本田的業務合並作出結論。

合並目標:全球第三大車企

根據本田的公告,若業務合並得以實現,三家公司將合並其各自的管理資源,包括專長、人力資源和技術,創造更深入的協同效益,提升迎合市場變化的能力,優化中長期企業價值。

此外,三家公司將進一步促進日本工業基礎的發展為目標,要打造一家「全球領先的移動出行公司」,通過整合三家公司的四輪機動車和本田的摩託車、電力產品業務,以及包括飛行棋在内的其他業務,提升三家公司的品牌吸引力。

三家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年銷售收入超越30萬億日元、經營溢利超3萬億的世界級企業,這意味著合並後,意味著這家全球第三大車企的經營利潤率目標有望達到10%。

目標有難度?

我們在《硬剛豐田特斯拉?三小只的戰力如何》一文,已分析了三家日本車企當前的業務、經營、財務及估值,就其當前的業務規模和收入數據來看,三者合並或許能讓其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僅次於豐田(TM.US)和大眾汽車之後,但要超越這前兩大車廠仍有很長的距離。

財華社根據三家汽車企業於2024年9月財季提供的最新財年預測數據估算,截至2025年3月末止的財政年度,三家車廠合並的汽車銷量或有望達到7.24百萬輛;預期合並收入或達到36.58萬億日元,這與其目標相符;預期合並經營溢利或有1.76萬億日元,這或意味著其經營利潤率只有4.81%。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銷量最高的豐田汽車於截至2024財年9月末止的上半財年向下修正了對2025財年全年合並汽車銷量預測,由之前預測的9.5百萬輛下調至9.4百萬輛,低於上個財年的944.3萬輛。

但即便向下修正了年度目標,豐田汽車的銷量目標仍較三家車企合並後的銷量目標高出30%,收入規模仍高出26%,更重要的是,豐田汽車的2025財年預期經營利潤率或達到9.35%,是三家車廠合計後經營利潤率目標4.81%的1.9倍。

換言之,三家車廠當前各自的經營利潤率已極低,合並後要超越豐田尚且有一段距離,而要達成其合並的經營利潤率目標10%更意味著要達到極高水平的協同效應——擴大規模效益和減省成本。

如何實現?

本田的公告顯示,三家車廠將通過執行以下的舉措來實現規模效益:

1)標準化汽車平台,以突出規模優勢:合並將可提升銷售額和擴大經營規模,通過標準化平台來降低單車成本;

2)通過合並研發效能部門提升開發能力和節省成本:合並之後,擴大後集團將推進各方研發智能部門的整體合作;

3)優化生產系統和設施:通過優化生產設施和能源服務,大幅改善產能使用率從而降低固定成本;

4)通過整合採購部門增強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5)通過改善運營效率實現成本協同:整合系統和後台運營,並且升級和標準化運營流程,大幅節省經營成本;

6)通過整合銷售金融業務實現規模化效益

7)建立智能和電氣化的人才庫

總結

本田、日產和三菱汽車的業務合並,傳聞是針對富士康收購日產的野心計劃而設,但是不難看出這項計劃也是日本汽車工業在不斷演變的汽車市場尋求翻身之舉。

全球汽車市場已經發生顯著的改變,標準化、智能化已成為主流,特斯拉(TSLA.US)通過不斷革新生產工藝來提升規模效益,這包括一體化壓鑄、自動化生產、「Unboxed(結構式)生產」等來降低單車成本和保持毛利率優勢。

另一方面,特斯拉突破了過去汽車廠商的經銷模式,採用專營店模式來貼近終端用戶,以此來促成其FSD以及其他汽車消費金融等高利潤服務的銷售,發掘出更有效的新變現模式。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不僅坐擁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的地利優勢,還能通過對汽車供應鏈近水樓台的優勢,進而降低成本。比亞迪(01211.HK)自身擁有較為完整的汽車供應鏈,同時也是領先的新能源汽車供應商,供、產、銷一條龍服務,以形成難以被超越的價值護城河。

三家日資車廠能否僅僅通過業務合並和協同效應,與這些廠商進行競爭?留待時間證明。

審核Esteban Ma
免責聲明:僅供參考。過去的表現並不預示未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