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4月28日 - 中国官媒--经济日报周一发文称,中国外需面临放缓风险,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将受到影响;强化底线思维,就是要防范最坏的可能,力争最好的结果,提前研判形势、做足准备,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该篇署名“金观平”的评论文章指出,近期,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引发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大,中国外贸领域承压。应对短期性、周期性问题,要在政策工具箱中留足“后手”。
“正视外部压力,也要认清发展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开放的创新生态等,都是我们应对外部变化的底气。”文章表示。
文章并强调,主动应变,就要更加充分发挥内需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
备受期待的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五召开,承认“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同时,要求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并充分备足预案,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会议内容侧重于保民生保企业、促消费、稳外贸,还强调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会议维持支持性政策立场,但并未披露新的刺激举措。分析人士指出,决策层需要时间观察和评估贸易战冲击的影响,加快既有政策落实落地是当前重心;倘若外部冲击超出预期,年中出台增量措施概率更大。至于中美关税战未来几个月有望阶段性缓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