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经历的漫漫长熊,虽然腾讯、阿里、美团、网易等股价有不小反弹,但都较历史最高有较大距离。
而小米自从 SU7 发布以来,股价持续上涨,目前距离历史最高仅一步之遥。
近日,小米申请注册多枚 “XIAOMI YU7”“XIAOMI YU” 商标,国际分类包含运输贮藏、运输工具、科学仪器等,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早在 12 月 9 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动态显示,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为 SUV,定名为 “小米 YU7”,预计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
今年年初以来,小米集团股价持续上涨,屡创阶段新高。
今日 12.27 日盘中,截至发稿前,股价最高涨至 34.95 港元,现报 34.80 港元,离历史最高价 35.90 仅差临门一脚。交易活跃度在港股中高度靠前,备受投资者关注和青睐。
回顾小米集团战略更迭,2019 年从 “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 升级为 “手机 +AIoT” 双引擎战略,随后成立大家电事业部;2020 年二季度战略从 “手机 +AIoT” 升级为 “手机 x AloT”,随即 2021 年 3 月,宣布造车计划。
2022 年底将成立之初的 “规模为先” 经营策略转为 “规模与利润并重”:2023 年 10 月,战略升级为 “人车家全生态”,白电业务部独立,小米 SU7 正式亮相。2024 年三大工厂落成,从 “轻模式、代工模式” 为主走向 “自主制造”。(注:小米自始至终重视制造,很早就有智能制造部,做自动化、智能生产)。
12 月 9 日,小米官方微博发布该款纯电 SUV 的官方图片,及名字,YU 7,并透露将于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小米 VU 7 的长宽高达到 4999mm/1996mm/1600mm,轴距为 3000mm,定位中大型 SUV:较现款 ModelY 的尺寸更大。
当下小米汽车市场需求高涨,2024 年交付目标从 10 万辆提升至 13 万辆。2024 年才月,小米 SU7 开后了首批交付,首月交付量为 7058 辆,随后在 6 月完成单月交付破万的目标,并在 10 月首次突破 2 万辆。随后雷军表示,预计 11 月将提前完成小米 SU7 累计交付量 10 万台的全年交付目标,并力争年底完成 12 万台交付量。
根据小米集团 2024Q3 财报,小米汽车已于 1 月 18 日提前完成 10 万台新车交付目标。随着小米 SU7 的订单量持续攀升,小米汽车再次将全年交付目标提升到了 13 万辆。预计明年 3 月上市的 SU7 Ultra 和 6 月上市的 YU 7 将带来营收的加速增长与毛利率的组合改善。
此外小米的手机出货量也保持增长,FY24Q3 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 43.1 百万台,同比增长 3.1%,稳居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为 13.8%,收入同比增长 13.9% 高端机型出货量占比 20.1%,同比提升 7.9pct,3-4 千/4-5 千/5-6 千价位市占率同比提升 9.3/9.7/2.4pct。小米 15 系列的发布有望加速提高高端机型的市占率,预计收入稳步提升。
IOT 方面冰箱与洗衣机出货量创新高,受益于年末购物节及政府消费补贴,四季度销量预计将持续走高,智能可穿戴 FY2403 全球可穿戴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 50%,其中可穿戴腕带出货量与苹果并列第一。
在收入结构方面,手机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2024 年前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 1404 亿元,收入占比自 2017 年的 70% 降至 2024 年前三季度的 55%:2024 年前三季度 IOT 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实现收入 732 亿元,占比自 2017 年的 21% 提升至 29%。同时,新业务电动汽车业务 2024 年前季度贡献收入 161 亿元。
2024 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研发支出达到 166 亿元,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其研发人员数达到 20436 人,占员工总数 48.6%。此外,小米集团计划继续扩展集团知识产权能力,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小米集团已在全球获得超 4.1 万件专利。
根据 2024 年中报,小米集团稳步推进新十年目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2024 年 7 月,小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新一代小米手机智能工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整座工厂总投资达到人民币 24 亿元,年产能 1000 万台旗舰机,通过制造设备深度自研,实现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完成行业领先的全链路工业大数据底座建设,实现工业生产 100% 数字化。小米手机智能工广标志着小米在硬核科技路上又迈出一步。
综合自:国泰证券、天风证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