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DXY)在周四交易中接近101区域,因未能保持本周早些时候的反弹动能而进一步下跌。此举发生在白宫确认的新关税措施将中国进口的有效税率提升至惊人的145%。美联储(Fed)官员,包括杰夫·施密德和洛里·洛根,警告称这些贸易行动可能加剧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动态。
在技术面上,MACD继续发出卖出压力信号,而相对强弱指数(RSI)则徘徊在超卖区域上方。随着下行动能的增强,DXY仍然脆弱。
美元指数呈现看跌走势,继续在101区域的日交易区间下沿滑落。移动平均线趋同/背离(MACD)确认下行动能并发出卖出信号,相对强弱指数(RSI)在29附近,表明价格强度较弱,但尚未进入深度超卖区域。尽管强势振荡器处于中性,但动量(10)显示出进一步的下行压力。看跌基调受到多条向下倾斜的移动平均线的强化:2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在103.52,10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在106.48,20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在104.79。如果指数跌破当前水平,可能会出现额外的下行,而阻力位在102.29、102.72和102.89。
一般来说,贸易战是由于一方的极端保护主义而导致的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这意味着贸易壁垒的建立,例如关税,这会导致反制壁垒、进口成本上升,从而提高生活成本。
美国(US)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冲突始于2018年,当时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设置了贸易壁垒,声称存在不公平的商业行为和知识产权盗窃。中国采取了报复措施,对多种美国商品征收关税,如汽车和大豆。 紧张局势升级,直到两国在2020年1月签署了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该协议要求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体制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其他变更,并试图恢复两国之间的稳定和信任。 新冠病毒大流行使冲突的焦点转移。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继特朗普之后上任的总统乔·拜登维持了关税,并甚至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税收。
唐纳德·特朗普作为第47任美国总统重返白宫,引发了两国之间的新一轮紧张局势。在2024年选举期间,特朗普承诺一旦重返办公室,将对中国征收60%的关税,他于2025年1月20日实现了这一承诺。 美中贸易战旨在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互相报复的政策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导致支出,特别是投资的减少,直接推动了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