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小盘股遭外资冷落,亟需内地投资者唤醒港股活力

财华社2024年8月30日 05:39

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欠佳已是流口常谈的话题,一些在港上市的企业为此深感无奈。

近日,个别上市企业终于“按捺不住”了,纷纷向交易所诉苦。

据悉,近日有19家香港上市公司集体向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恒生指数公司以及两地证监会发出《倡议港股通渠道扩容与门槛调整的联名信》。

该19家公司在联名信中指出,当前港股通的门槛标准,使投资者的关注点从公司的基本面转移到对短期市场波动的担忧上。同时,在当前流动性的现状下,出通机制对内地、香港投资者的利益也构成了潜在伤害,导致投资者被迫抛售股票,进而加剧市场波动并削弱市场信心。

为此,这些企业在联名信提出三个方面的倡议:降低港股通进入门槛;暂缓“出通”调整,并对已“出通”的公司做追溯调整;支持18A公司进入港股通。


01 流动性之殇:超660只股单日零成交

近些年,港股市场流动性不足一直引发市场诟病,同时叠加宏观经济疲弱以及地缘政治风险频现,导致港股市场投资价值大打折扣。

目前,港股流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根据Wind数据,于2021年到达1673.8亿港元的顶峰后,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急剧下降,2022年及2023年分别为1245.7亿港元及1051.5亿港元。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流动性稍有回温,截至8月28日的日均成交额为1085.5亿港元,但与2020年至2022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创业板的流动性问题尤为严峻,2023年创业板成交量仅有1167亿股,较2015年高峰时期的5772亿股重挫近8成;今年以来创业板的日均成交金额仅4600万港元,较2015年的10.4亿元减少95%以上。

港股流动性问题日趋严峻,导致零成交个股持续上升。

根据Wind数据统计,于8月28日收盘,剔除其中99只处于停牌阶段的股票后,港股市场累计有高达662只股成交量为零,占全部港股的比重高达约1/4。

在这些单日零成交的股票中,不乏知名度较高且市值不低的汽车之家-S(02518.HK)、维珍妮(02199.HK)、中原银行(01216.HK)以及绿竹生物-B(02480.HK)等企业。


02 外资偏爱大标的,私有化退市案例占比提升

在港股市场,呈现出外资、港资和内资持股基本呈三足鼎立局面。

由于香港资本市场全球化特征明显,即流动性在境外,基本面很大程度在境内,外资自然成为影响港股市场流动性的关键因素。

外资在港股市值中占比最大,华福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0日,港股市场中,国际中介持股市值为8.5万亿港元,占比为38%,香港本地中介和中资中介持股市值占比分别为36%及13%。

另外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2022年港股市场的55.1%市值由外资持有,另外44.9%由中国内地及香港资金持有。

由于外资在香港市场体量较大,为港股的主要力量。因此,外资的流出是港股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以来,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复杂因素影响,外资陆续减持港股。例如,摩根大通近来疯狂减持港股,其所持有的港股市值更是直线下跌,从而引发市场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在港股市场有“大标的偏好”,选择的公司大多是所属行业的龙头企业或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如中国平安(02318.HK)、京东集团(09618.HK)、腾讯(00700.HK)等企业。

不仅如此,内地资金也偏向港股市场大标的企业,对中小型企业鲜有问津。

Wind数据统计,在最近一年,沪深港通资金流向排名靠前的股票均是大型企业,包括中国银行(03988.HK)、中国移动(00941.HK)、腾讯控股(00700.HK)、小米集团(01810.HK)和中国平安等企业。

显然,港股的成交量非常集中,主要流动性基本都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华泰国际数据显示,港股市场大约80%的资金集中在20%的优质股上,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非常好的公司股份流通量很低。

而那些市值低、造血能力不出众的中小型港股上市企业遭到外资和内地资金的冷落,这些企业数量在港股市值中占比最大。这是导致很多港股上市公司流动性不佳的重要因素,外资对他们的行业地位、知名度以及行业属性毫无兴趣。

港股的流动性困局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流动性欠佳的背景下,很多港股上市企业面临估值被低估以及融资渠道受限等困境。这是上市企业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对它们来说,赴港股上市的“性价比”并不高。

在悲观情绪笼罩下,港股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因为保持港股上市地位对它们来说益处已不大。

港股流动性持续几年疲弱,引发了不少上市公司纷纷选择私有化退市,或者是自愿撤回上市地位。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年内共计有11只股票因私有化和自愿撤回上市而从港股市场退市,占退市总数的比重达34.4%,较上年全年提升了超10个百分点。


03 改善流动性刻不容缓

港股上市企业走上私有化退市这条路的原因不言而喻,多数企业都归根于股价低迷、流动性不佳、被低估、再融资功能受阻等。

但也应注意到,港股市场上“小而美”的企业并不在少数,这些企业基本面良好,具备不错的发展前景和成长性。在港股市场上流动性不佳,表明它们是不被资金关注到的优质股,它们不应被资金所遗忘。

有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资金对大型企业的偏好以及宏观经济的疲软,如果港交所不采取多种举措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交易量低迷而选择退市。这种情况若出现,无疑会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甚至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

尽管南向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外资流出时的补位作用,但当前南向资金对港股通标的股的整体持股比例不到15%,还有待继续提升才能有效提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

外资对港股中小公司反应冷淡,反映了资本市场的逐利本质,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激活香港市场的中小企业板块,促进市场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香港资本市场规模为香港GDP的约10倍,意味着市场上活跃的资金大多来源于非香港的投资者。但非香港资金热衷于投资香港大标的公司,小公司对这些资金来说投入产出比较低。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更多内地中小投资者,增加市场的活跃度和多样性。

鉴于当前香港资本市场的交投情况,引入内地中小投资者不仅关乎香港股市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两地金融市场深度融合和互补的关键。

港股通入市门槛是影响内地中小投资者进入港股市场的“拦路虎”,当前港股通个人投资者账户资产门槛高达50万元人民币,门槛并不低。因此有越来越多人呼吁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今年3月建议将该门槛降低至10万元人民币,同时他建议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税收水平,并丰富互联互通机制下的跨境投资产品。

还有业内人士,呼吁港交所加强与内地交易所合作,优化交易结算流程,提高交易和结算效率,同时支持18A公司进入港股通,为内地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多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机会。

展望未来,港股市场要吸引外资的回流以及更多内地投资者的入场,仍需要更多建立在内部基本面和政策预期上,而政策层面应给予特别重视。

审核人Esteban Ma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场,也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做参考,读者不应以本文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Tradingkey对任何以本文为交易依据的结果不承担责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证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您应该寻求独立财务顾问的建议,以确保您了解风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