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陶沙是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投资组合经理,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路透2月12日 - 虽然 DeepSeek 激起的市场水花很快消散,但这家中国初创公司发布的高性能、低成本大语言模型很可能会对中美两国科技、贸易和经济关系产生长期影响。
以下是有关这些重大潜在影响的四点预测。
所有创新从根本上说都是以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事,或者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就是单价通缩。AI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 DeepSeek 发布前,主流AI模型的成本在过去两年已经以每年约80%的幅度下降。DeepSeek只是加速了这一趋势。
DeepSeek与市场领跑者 OpenAI 的代币价格(或者说使用成本)相差30倍,这反映了前者在算法上作出的改进,而后者的定价策略更激进。随着AI研究的发展和更多竞争者的加入,这种通缩趋势应会持续下去。
杰文斯悖论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的需求量反而增加。据此可以认为,在AI日渐便宜和普及的同时,其使用也会大幅增加。
随着基础模型的商品化,价值创造应转向应用,这意味着更多资源将被用于推理(将AI部署给特定任务),而非训练。
反过来,为此将需要更多的定制XPU(旨在更高效执行特定应用任务的芯片),而不是特别适合训练的标准化GPU。
Nvidia(辉达/英伟达)曾表示,这种转变可能已经开始。2024 年 5 月,这家AI领军企业表示,推理方面的芯片需求增长速度快于训练方面,目前占到总需求的40%。
随着AI应用日益广泛,参与AI研究的机会可能不再由资金雄厚的实体独揽,这将为学术界和许多其他领域更广泛的创新打开大门。例如,DeepSeek 的 R-1 模型已经在其架构基础上新孵化出数以千计的开源模型。
DeepSeek使用的芯片数量和先进程度都远不及美国同行,这展现了创新是如何突破限制的。
因此,即使短期内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限制 DeepSeek 及其中国同行的发展,却不大可能阻碍他们进步。而且这些措施有可能使美国技术无缘中国市场,甚至是永久性的。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对华结构性逆差问题,出口管制对他们来说似乎会适得其反。一位中国部长级官员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我们想从美国买东西,但他们...却在限制出口...他们怎么能减少逆差呢?"
诚然,美国两党政客近年来一直高喊加强而不是放松对中国的管制。
因此,调整芯片出口管制的决定将标志着美中经济关系的转折,他们不会掉以轻心。
尽管如此,目前芯片出口限制的利弊考量已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值得仔细加以重新评估。
虽然 DeepSeek 取得的突破和开源方式起初引起了美国投资者的愤怒,但许多美国科技行业领头羊对这一发展表示欢迎。
微软、AWS和Hugging Face等大型云平台已经整合了基于DeepSeek R-1的各种模型,其中许多公司领导人都指出,LLM(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成本降低,应该会刺激对云服务的需求,从而增加其收入来源。
展望未来,无论最初起源哪里,更加广泛的AI应用可能带来生产力提升和成本节约,令企业获益匪浅。这一点在美国尤为明显,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美国的工资水平较高,且STEM人才一直供不应求。
以史为鉴,或许可以参考1980年代美日汽车争端。日本汽车制造商最终将其创新的 "精益生产"方式引入美国,大大提高了美国汽车行业的生产率。
AI版图的不断发展变化,为两个全球超级大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巨大契机,尤其是在该行业追求人工通用智能这一可能改变世界的目标之际。但是,中美之间因贸易、科技以及其他问题而持续关系紧张,可能形成科技封锁,从而阻碍进步。
目前还不清楚,即将开启的是一个技术合作的新时代,还是全球竞争加剧时期,但无论是哪一种,DeepSeek正在提醒我们,在AI时代,事情的变化可以而且很可能多么迅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