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han Ka Sing为热点透视专栏作家,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路透香港2月14日 - 中国领导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无法针对自己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税政策制定计划。与其坐等中美规模达6000亿美元的贸易紧张关系尘埃落定,不如现在就推出大胆的刺激计划来应对国内挑战,这似乎越来越成为北京的最佳选择。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发布行政命令,责成其政府对向美国商品征收关税的国家征收对等关税,这证实了两件事。首先,全球贸易条件的极度不确定性将持续很长时间:最早的实施日期似乎至少还有一个半月。其次,印度、欧盟和其他国家最近先发制人地降低本国进口关税,但可能也无法为它们提供足够的保护。
因此,中国想先等着看特朗普会怎么做,然后再果断采取行动来刺激其经济的做法已不再有意义。一场广泛的贸易战迫在眉睫,而中国仍将是白宫的头号目标。尽管特朗普的新政府威胁了许多国家,但真正付诸实施的关税只有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还在可控范围内,但这一数字可能会上升到惩罚性水平。
建设强大的国内经济是中国政府最可靠的防线。中国去年实现了 5% 的官方增长目标,但这是在下半年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措施之后才实现的。如果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 20% 的出口出现停滞,那么今年要实现类似的整体增速将需要更大的政策投入。
要实现习近平主席防范 "外部冲击 "的承诺,就必须加大刺激力度。目前消费者信心创历史新低,房价正以九年来最快的速度下跌。这两个大问题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去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至少创1985年有记录以来的新低,较2023年的768.2万对缩减20.5%。
中国政府能够为自己消除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其准备推出的刺激措施的规模。中国监管机构已承诺在未来几年推出 12 万亿元(1.65 万亿美元)的财政措施。但最近几个月宣布的大多数措施都旨在修复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而不是直接向经济注入资金。
虽然特朗普和习近平仍有可能达成一项大交易,将贸易问题与地缘政治问题(如乌克兰和平)结合起来,但在国内刺激政策上按兵不动的时机已经过去。无论何时与华盛顿谈判,一个强大的中国都将是习近平的最大后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