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内地消费市场呈上夺目答卷,内需动能实现高质提升。
其一,春节人流如潮,凸显春节旅游经济的热度。一方面,春运前19日,国内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相较于2024年、2019年,分别上扬7.9%、18.9%。另一方面,跨境游与入境游迅速修复,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预测数据核算,今年春节假期日均出入境人员数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8.5%。得益于免签政策,入境游增速颇高。携程旅行平台的数据表明,今年到中国过春节的外国人较2024年增多了1.5倍,创造入境新纪录。
其二,春节消费炽热,保障春节内需动能的提质。受惠于“两新”国补政策,手机、家电消费量显著增长,假期商圈客流上扬21%,电商和部分地区手机、家电达成高双位数的增长。这意味着,“两新”国补政策的拓展扩容,不但提振了消费的“量”,亦激活了内需动能的“质”。春节消费市场,既有热闹之象,亦有门道内涵,可谓质量并驱,为2025年内需动能持续增量提质筑牢了根基。
其三,电影票房再创新高,彰显文化市场的潜力与韧性。截至2月5日(初八)午间,内地2025年春节档票房破95亿元,超越北美市场位居全球之首。值得一提的是,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稍有提升,电影市场下沉的趋势渐缓。此外,国产电影备受青睐,凸显中国电影的竞争力,亦代表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虽然完整的春节消费数据尚未出炉,市场和民众已然充分领略到2025年春节假日经济含金量的提升。一方面,春节市场不再盲目追逐人潮汹涌、车水马龙且处处拥堵的喧闹,国人过春节愈发显得自信泰然,消费亦趋向务实理性。另一方面,中央“两新”国补政策既具延续性,亦富创新性,紧扣民生消费的小切口,以消费升级助推内需韧性,补齐内需动能的短板。
除传统的存量消费对内需的稳固支撑外,增量的新型消费将为内需注入更多活力。春节申遗成功,拉动“国潮”文化升级,各地推出琳琅满目的春节非遗活动,传统市集、文化演出、各类展览,不但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春节非遗体验,亦提升了“年文化”的内涵。浓郁的中国年味,还吸引了更多外国游客来华共度新春,畅享中国“国潮”文化的盛宴。
据央视报道,蛇年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幅达203%。众多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在华共度新春佳节。他们不仅为中国那独具魅力的春联文化所倾倒,亦为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绽放送福来的春节热情所感染,还踊跃参与舞龙舞狮、糖人灯谜等年俗活动,自然也不会错过品尝中国各地的春节美食。“国潮”文化,令国人愈发自信,因老外的追捧而更显潮流。
兴奋不已的老外们更是毫不吝啬,通过TikTok、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将其在华过大年的点点滴滴予以上传,向世界传播中国年文化。非遗体验与“国潮”助力,既使中国春节愈发具有全球风范,也将推动春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内需动能的内涵与层级。
因此,不要小觑2025年春节非遗和“国潮”催生的新型消费,这绝非稍纵即逝的消费热潮,而是可持续的内需增值。
据国家税务总局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0.8%。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9.9%和12.3%。今年春节,中国AI不仅令全球为之惊叹,亦将为内需动能注入新的动力。从央视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到庙会上的跳舞机器人,以及加入醒狮团队的机器人等等,彰显了中国AI技术的全新突破。其带来的不只是娱乐,还有服务业的智能提升,更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AI机器人于中国而言,不只是娱乐圈的玩物,更是增强内需的助力,亦是生产力工具。火爆全球的DeepSeek R1模型,能够突破美国的技术垄断和资本束缚,并非偶然间的一飞冲天,而是中国AI产业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数据表明,中国AI企业超4700家,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大语言模型逾200个,用户数量超6亿。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报告显示,在2014年至2024年期间申请的5.4万馀件生成式AI相关专利中,中国申请专利逾3.8万件,占比70%,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申请专利数量的6倍。
“兵多将广”的中国AI领域,为AI大规模应用拓展了空间,也将大力拓展AI领域的市场需求空间,开启AI赋能的内需新赛道。这一新赛道,亦将缓解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带来的压力,助推内需市场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