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 1 月 13 日的報導,未作改動
Andy Home
路透倫敦1月14日 -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現在已經從2022年瀕臨死亡的鎳危機中完全恢復,去年的交易活動是自2015年以來最強勁的,也是有記錄以來第四高的。
倫敦金屬交易所表示,這個擁有 148 年歷史的機構在 2024 年的日均交易量為 664,698 手,比 2023 年增長了 18.2%。
鎳的交易量猛增了 58.8%,到年底已恢復到 2021 年市場崩潰 (link) 和 2022 年 3 月暫停交易之前的水平。
支撐鎳價回升的因素是 LME 鎳庫存的急劇上升(這是交易所庫存上升的大趨勢的一部分),以及投資者對工業金屬行業重新產生的興趣。
基金資金的湧入也提升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CME.O的交易量,該交易所一直在積極擴大其金屬產品組合,以與 LME 競爭。
事實上,隨著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尋求擴大其國際影響力,以及新的參與者提供替代定價模式,世界金屬交易正成為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領域。
股票流動性
LME 的鎳危機 (link) 由於庫存量低,中國青山集團等大空頭頭寸持有者缺乏實物交割選擇,鎳危機變得更加嚴重。
此後,交易所批準了六種新品牌鎳的良好交割,其中五種來自中國,一種來自印尼。
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LME 鎳庫存(包括在倉和非在倉庫存)從 2023 年 5 月的不足 4 萬噸增至近 23 萬噸。
現在,LME 庫存與鎳市場動態更加一致,這增強了市場信心和交易量。
鎳只是庫存周期大轉折的一個組成部分。截至 11 月底,LME 所有金屬的庫存為 220 萬噸,比 2024 年初增加了 50.5 萬噸,是 2022 年大部分時間的兩倍多。
更多的庫存意味著更多的融資,尤其是在鋁和鋅的情況下,隨著交易商套利儲存差價,庫存也會增加。
去年,除錫以外,LME 基本金屬的交易所庫存水平都有所上升,這有助於解釋所有核心合約的交易活動為何會增加。
投資雷達
2024 年錫的交易量比 2023 年猛增了 25.9%,儘管錫是唯一一種交易所庫存在這一年中下降的金屬。
這說明去年LME交易活動增加的另一大驅動力--投資者重返基本金屬市場。
9月份,基金在LME錫合約上持有創紀錄的多頭頭寸,反映出投資者對清潔能源金屬的廣泛興趣。
2024 年上半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銅交易量激增,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基金紛紛湧入這個名義交易量創歷史新高的市場。
散戶投資者也被吸引到金屬交易中來。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微型銅合約是 "為個人投資者量身定做 "的,其交易量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均翻了一番多。雖然每份合約僅可交易 2,500 磅銅,但去年的交易量相當於 330 多萬噸。
然而,銅的資金流動隨著銅價達到頂峰,三大交易所的交易量在 2024 年下半年都出現了下滑。
9 月份之後,資金也離開了錫市場,LME 合約的交易量增長從第二季度的 40% 以上放緩至 12 月份的 8.9%。
事實上,由於美元回升和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金屬再次從投資者的視線中消失,LME 12 月份的總交易量自 2023 年 3 月以來首次出現萎縮。至於會持續多久,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合約,更多競爭
儘管在鈷和鋰等電池金屬方面輸給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但 LME 現在可以擁有三個流動性越來越好的鋼鐵合約。
CME 的氫氧化鋰合約成交量從 2023 年的 20,307 手激增至去年的 91,094 手,成為中國以外流動性最高的參考點。
CME 去年的鈷交易量為 28,720 手,與倫敦合約的 1,600 手相比相形見絀。
與此同時,上海交易所通過新的鉛、鎳和錫期權合約以及氧化鋁合約充實了其核心基本金屬產品組合,氧化鋁合約在首個交易整年中的交易量超過了 7,900 萬手。
上海期貨交易所毫不掩飾其吸引更多海外參與者進入上海市場的雄心 (link),並一直在尋找國際交割點以實現基準定價地位。
去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鋁期貨和期權交易量也在增長,LME 在全球金屬定價中的主導地位正面臨著來自東西方的威脅,以及希望在金屬交易中分一杯羹的新參與者的威脅。
必和必拓(BHP.AX)去年暫停鎳業務似乎使 ABAXX Commodity Exchange (link) 和 Global Commodities Holdings(GCH) 推出替代定價模式的計劃泡湯。
但 ABAXX 于 1 月 10 日推出了硫酸鎳合約,並剛剛宣布 (link) Traxys 和 HNK Alpha 之間執行的第一筆大宗交易。
與此同時,GCH 周五在 LinkedIn 上發布消息稱,"全球首個真正的實物鎳合約即將推出",鹿特丹全板金屬的買賣價差。
LME鎳礦傳奇的尾巴上可能還有一根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為路透專欄作家。
(為便利非英文母語者,路透將其報導自動化翻譯為數種其他語言。由於自動化翻譯可能有誤,或未能包含所需語境,路透不保證自動化翻譯文本的準確性,僅是為了便利讀者而提供自動化翻譯。對於因為使用自動化翻譯功能而造成的任何損害或損失,路透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