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爲什麼無人給巴菲特段永平講明白(比特幣)呢?
實際上早已經有人試過。一位交易所的負責人曾經專門拍了巴菲特的飯局,並且在那場飯局上特地給老先生介紹了比特幣和區塊鏈。
但結果是老先生依然固我,並沒有被打動。
我覺得這未必是他們講得不好,而更多的是老先生的一種生活態度--------他在自己的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水平,有着自己最拿手的事業,過着自己最喜歡的生活,在這種狀態下爲什麼一定硬要去一個自己不喜歡的領域,從事一項自己不擅長的操作?
這就好比我一點都不習慣短線操作、不擅長技術指標,但如果硬是有人給我推銷這方面的操作和理論,我除了表面上出於禮貌會應付一下之外,私下裏對那套操作還是不會感興趣。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我的朋友、同事乃至親戚中,都極少有人知道我還在加密領域有自己的愛好和操作。但除非萬不得已,我從來不和別人談及我在加密生態的活動,更不會主動提及比特幣、以太坊這些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緣分和賽道,如果有緣能接觸到加密生態並且在這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那當然好,但如果和加密生態無緣而在另外的領域找到自己更擅長的東西和更理想的生活那同樣精彩。
2. 怎麼看Matic轉爲POL
關於Matic轉POL,我在上一次的線上交流中分享過,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
這個項目最主要的變化倒不是代幣換了個名字,而是Polygon要變成以太坊的第二層擴展以及正在傾力打造的AggLayer。
正好這兩天,我讀了一篇Messari關於鏈抽象的報告。這篇報告在分析鏈抽象的流動性時提到了Polygon的AggLayer,讓我對這個項目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放眼未來,如果AggLayer真的能順着項目方期望地那樣成爲區塊鏈流動性的聚合器,爲鏈抽象提供統一的流動性,那想象空間還是不錯的。
不過就當下而言,這些似乎還比較遙遠,因爲當下整個DeFi生態都還在過去的老模式上躺平,沒有什麼創新。所以鏈抽象對當下的DeFi而言似乎緊要性顯得不是那麼迫切,項目的價值也未必能夠體現。
3. DeFi生態有創新異動?
最近我似乎沒有發現比較大的DeFi創新,但是看到Messari的報告提到以太坊的某些二層擴展上湧現的新交易所在吸引流動性方面力度很大,另外就是MakerDAO的一些變化和Unichain的發佈。
這些“創新”我覺得頂多算是業務轉型或者業務拓展,在技術上、模式上都算不上創新。
寫到這裏,扯一句閒話:
最近我開始花較多的時間閱讀Messari的報告,主要集中看一些關於項目和生態的分析報告。關於DeFi,我發現越來越多的研究都開始聚焦發掘項目的真實收益,而不像過往那樣單純圍繞代幣經濟學(尤其是代幣的空投、膨脹、持倉等)。這種方法和角度已經越來越接近傳統金融中對股票基本面的分析。
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並且越來越被頭部DeFi項目重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意味着至少在DeFi生態,圍繞代幣投機暴富的時代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來源:金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