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丫丫港股圈】回調後,可攻可守的恆生科技指數

丫丫港股圈2024年11月15日 03:29

港股在這輪大漲後,由於近期政策方面沒有給市場帶來更多的驚喜,過去一個月是三季報披露前的回購靜默期,加上Trump上台的不確定性幹擾,所以部分市場資金選擇在大漲後止盈,沒有回購支撐的港股受到的拋壓比較大,部分科網股回到10月初的位置,而恆指也重回20000點附近。

图片

回顧這輪行情,一開始FOMO的外資呼聲巨大,結果是外資來得快散的也快,基本上都是交易型基金炒一波就走了。但在近期市場回檔時,配置型的南向資金依舊逆勢買入,所以也不用悲觀,應該繼續積極的看待接下來的行情。

從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和恆生互聯網ETF(513330)的走勢來看,最差就回調至這輪行情的啟動點,但隨著接下來三季報披露後,科網股恢復回購,疊加12月的經濟會議預期,短期股價向下空間不大,回檔後的恆生科技和科網股依舊是介入機會。

图片

一、利空落地與好的預期

先是從估值來看,目前恆生指數估值為9.5倍PE,依舊處於歷史低位水平,即使在9-10月的行情裡,恆生指數PE最多也就去到11倍PE,相較15倍PE的A股,20倍PE的日經225來說,港股市場的整體便宜是毋容置疑的。

恆生科技指數的估值更是便宜,目前本益比分位數處於2010年以來的28%。但當然,估值便宜也需要重要的正面因素去推動上漲,而這個因素其實已經具備了。

图片

一是之前市場擔心的Trump是否上台的不確定性,大選後現在算是利空落地了,但港股顯然還殘存著一些「肌肉記憶」。

例如說,前兩天傳出Trump團隊將任命一個官員上台,港股立刻嚇得大跌為敬。反倒市場持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有潛在對華風險,資金先避險減倉;而外資認為這更像是“膝跳反應”,港股因此大跌過於敏感。

當然,資金看到市場情緒恐慌選擇減倉觀望是正常的,Trump大概率會兌現競選時的承諾,但港股也要逐漸適應鬼故事帶來的壓力測試,繼續針對是必然存在的,無論誰上任都同樣。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過去3年裡港股表現一般,但好處是市場經歷過的壓力測試夠多,跌起來也比之前冷靜,不會出現個別公司業績差,就連帶其他公司股價一起崩的情況。而對於Trump那邊可能頻傳的鬼故事,相信港股經過一段時間也能適應下來。

图片

目前來看,市場認為減輕外圍影響的最適解是加大內需,美元降息給國內換來更大的政策刺激空間。

換句話說,雖然短期刺激有些落差,政策牌沒有像市場預期般的多,但也不代表接下來就沒有政策了,也不代表短期內的震盪波動是壞事;市場共識是如果市場波動不大,則對應著政策力道可能打折,而短期內市場波動過大,反而可能會帶來更多刺激的支持。

所以,在這輪回調後,應該趁機佈局可能受益於12月份經濟工作會議的行業,機構預期接下來大概率會推出更強的消費刺激政策;而即受益於宏觀消費回暖,且具有韌性,股價有回購支撐的科網股會是不錯的選擇。

二、攻守兼備的恆生科技

近期市場因為擔心Trump trade而跌,但實際上,根據華創證券的複盤,回顧2016年和2020年美國大選落地後的經驗來看,這往往是風險資產開啟上行趨勢的起點,而穩健資產則面臨回調。

图片

雖然在Trump政策落實之前,市場不敢過度押注未來一年內的經濟基本面能有效上行,但這次不一樣,明年兩會前預計政策仍有增量,幾乎沒有證偽的風險,所以未來風險偏好上行的機率是大於下行的。

也就是說,借鏡經驗來看,美國大選後港股往往是上漲的,而這次還有國內政策同時發力作為支持,震盪只是短期的,風險資產上漲還是大概率事件。

图片

過往港股在美國大選後上漲最快的風險資產是恆生科技指數,但現在與以往有些不同;以前投資科網股並沒有股東回報,而現在恆生科技指數的大成分股騰訊、京東、美團、阿里、快手都有3-12%之間的直接股東回報作為安全墊。

图片

相較於過去,現在的恆生科技指數更具韌性。比如說,在這輪政策行情前,市場當時交易著騰訊的“防守邏輯”,指的是廣告有alpha增長,也有宏觀回暖的beta帶動,加上高額的股東回報,有千億回購額支撐往下空間不大。

而在9.24政策出台後,市場交易著騰訊和其他科網股的“進攻邏輯”,也就是指互聯網平台公司的業務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接下來12月份可能出台的消費政策,科網股們也同樣是受益面最大的標的。

若切換到估值角度上來說,防守時的騰訊是15-16倍PE,步入風險資產上行的周期裡,有後續增量政策的支持,科網股看向20倍PE並不難。

所以說,這輪港股回檔後,三季報揭露完回購恢復支撐股價,科網股再向下的空間已經不大了,短期的波動加大反而可能換來更多的刺激空間,這時候應該切換理性樂觀的思維來看待之後的政策行情。

若想參與這輪迴調後的機會,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和恆生網路ETF(513330)是可進攻可防禦的好選擇。

審核TradingKey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